行業資訊 機械 資訊詳情
我國機械製造業往年總結和未來發展趨勢解析
 機械製造業 2011-01-01 09:44:00

    1.機械製造業的總形勢

    近年來我國的製造工業獲得持續高速的發展,中國已是一個製造大國:世界各國都在大量進口中國產品,並且中國的出口中,機電產品已占多數。在當前的經濟寒潮和危機中,機械工業雖受較大影響,但總規模和總產量僅次於美國,超過日本,居世界第二,出口已超過德國,已達世界第一位,2009年中國汽車產量已超過美國而居世界第一。中國已成為名符其實的世界製造大國。2010年《全球製造業白皮書》公布的《全球10大製造強國》排行榜中,中國名列笫三。

    今年《世界機械500強》中,美國以126家企業入選而居榜首,日本以124家居第二,我國入選企業77家居第三。但今年世界機械500強前10名中,中國無一入選;世界機械100強中,中國僅入選9名。2010《世界機械500強》中,中國的前10名。

    但應認識到我國製造業大而不強,是製造大國而不能稱為製造強國。例如綱鐵,我們大量出口低價鋼材而進口高附加值的合金鋼。工具機也是出口亷價的中低擋工具機,而進口昂貴的數控和精密工具機。中國製造業的勞動生產率,僅是美國、日本的1/3~1/5。中國很多機械產品價雖亷,而質量也低。近期,由於人民幣升值和國內勞動成本的迅速升高,再加上經濟寒潮和危機嚴重影響中低擋產品的出口,更迫使我們要儘快提高機械工業技術水平,變危機為機遇,向製造強國奮進。

    2.2000~2008年我國機械製造業的高速發展

    2000~2008年我國機械製造業的發展極為迅速,汽車、工具機、造船、發電設備等不僅產量增長迅速,而且產品水平亦不斷提高。

    國產工具機產值市場的占有率:2007年56,3%,2008年61%,2009年繼續提高達到70.1%。2008年我國工具機工業消費工具機194.4億美元,世界第一,生產工具機139.6億美元,世界第三,出口工具機21.1億美元,世界第六,進口工具機75.9億美元,世界第一,工具機進出口入超54.8億美元。2009受世界經濟寒潮影響,增長不快,但國外受影響更嚴重,年我國生產工具機躍居世界第一,進口工具機59億美元,出口工具機14.1億美元,工具機進出口入超44.9億美元,進口和消費工具機連續8年排名世界第一。

    2007年我國數控工具機產量123257台,比2006年增加32.6%。2008年我國數控工具機受世界經濟危機影響,產量122211台,和2007年相比基本持平。2008年1~12月我國數控工具機產量,受經濟危機影響,7月後產量下降,12月已略有回升。2009年我國數控工具機產量明顯增加,達143904台,國產數控工具機市場占有率迭到62%。

    3.2010年上半年機械製造工業的情況

    2010年上半年我國機械製造工業情況良好,總體產銷兩旺,工具機工具工業情況亦是如此。工具機工具工業持續高速增長,上半年完成總產值2424.2億元,同比增長41.4%,其中工具機行業總產值572.1億元,同比增長31.7%。金屬切削工具機產量為338209台,其中數控工具機產量達到945191台,同比增長分別為25.8%和52.2%。金屬切削工具機行業實現利潤22.7億元,同比增長68.3%,產值利潤率為5.0%,同比提高1.1個百分點。工具機工具行業最近13個月總產值完成情況及增速。

    2010年上半年我國工具機工具工業出口總額為31.1億美元,雖比2009年有大幅培加,但仍比2008年同期減少了7.1%。國內經濟刺激計劃帶動的投資熱潮造成工具機工具的進口大幅增加,2010年上半年的進口額較2008年同期增長了12.7%,其中切削刀具進口增長尤其迅速,上半年達到5.3億美元,同比增長138.0%。應看到我國出口的是廉價的中低擋工具機,而進口的是昂貴的數控和精密工具機。

    由於國際經濟發展的形勢還不明朗,面對複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雖然今年上半年我國機械工業形勢良好,但趨勢不容樂觀。我國和國際上的製造強國相比,技術上還有很大差距,要研究提高產品擋次,增加高端產品,提高製造工藝水平,努力創新,在後金融危機時代,中國工具機工具行業力爭實現從工具機大國到工具機強國的蛻變。

    4.2009年我國機械製造工業的情況

    從整個大環境看,自2008年下半年起,各國的機械製造工業都不同程度受到金融危機的衝擊,幾個主要的汽車和工具機生產國受到的損失尤為嚴重。世界各國的汽車生產都大幅下降,唯獨中國汽車生產和銷售不僅未降,反而繼續大幅上升,2009年年中國汽車生產已超過美國而位居世界第一。

    2009年上半年,各主要國家工具機生產的統計數字如下:日本工具機業2009年第一季度預訂單下降84.6%內需和出口雙下降,影響到銷售額下降46.2%。美國工具機訂單從2008年11月開始下滑,2009年4月新接訂單僅9704萬美元,比2009年3月減少42%,比2008年4月減少78%,2009年1~4月訂單金額同比減少71%。德國已將2009全年訂單趨勢預測從之前的下降7%,修正至下降10~20%。德國工具機總訂單同比下降70%。中國台灣與2008年同期相比,2009年1~4月工具機出口額下降51.9%,進口額下降84.6%,總出口較上年同期下降51.9%,出口大幅減少。

    中國的工具機工具行業,相對而言,受損程度較小,據中國工具機工具協會對177家重點聯繫企業常規統計顯示:2009年1~5月工業總產值同比降低5.0%,銷售收入同比降低6.2%,利潤總額累計同比降低33.1%。這數據表明,在這次金融危機中,中國工具機工具行業沒有大傷元氣。統計資料顯示:2009年1~4月工具機工具全行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32億元,同比增長48.8%;到2009年5月,工具機工具行業申報列入國家振興規劃技改項目30項,總投資72.1億元,這有效提高工具機工具行業的製造水平和能力。2009年下半年,工具機工具行業生產形勢明顯好轉,由於2008年下半年基數較低,從2009年7月開始,工具機工具行業月度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速達到兩位數,具體完成情況及同比增速。

    5.我國工具工業的發展情況

    我國2005年消費刀具約17億美元。2006年消費刀具約20億美元,其中進口刀具約10億美元。2007年工具工業空前高速發展,銷售收入增加達28%左右。2008年前三季度工具工業仍繼續高速發展,增長超過20%,但10月以後下滑明顯,但全年增長仍在12%以上。受世界經濟危機影響,2009年上半年工具工業繼續下滑,但7~8月以後整個經濟形勢已開始回暖,工具工業亦已逐步好轉。

    近年我國工具工業雖也有不小發展,但遠落後於工具機業的發展。生產中使用的高效先進刀具,大部分是從國外進口的(含外國資企業在中國生產的刀具)。我們現在也出口不少刀具,但主要是廉價低擋的標準刀具。2004年我國生產刀具約25億件,其中20億件是廉價低擋刀具(大部分出口),這以後幾年出口的仍基本是中低擋刀具。在美國市場上中等規格麻花鑽,每個價約10美元,而市場上中國生產的低擋麻花鑽價僅1美元,僅被用作手工工具。我國現在有世界第一的汽車工業,但汽車工業從國外引進的高效生產線,所用的刀具80%~90%至今仍是進口刀具(含國內的外資企業產品)。現在我國刀具生產供銷情況是,高端先進刀具產品主要依靠從國外進口,而低擋刀具產品惡性膨脹(大部出口),這種情況必須儘快改變。

    我國機械製造業生產中大量使用標準刀具,而已開發國家則大量使用高效先進刀具,致使我國加工效率遠低於國外。我國工具廠仍大量生產傳統標準刀具,一些小工具廠還大量生產低擋刀具,據統計,我國消耗全世界40%的工具材料,銷售收入卻只占全世界工具業的12~15%。國外工具企業的毛利率都在40%左右,而我國工具廠的利潤很低,部分工具廠還虧損。

    現在我國的工具廠,以大量生產傳統標準刀具為主。從機械製造業的技術發展趨勢來看,今後我國工廠中的高效數控工具機的比重將逐年增加,高效先進刀具的需求量將隨之迅速增加,而傳統標準刀具的需要量將逐年減少。此外。由於我國人工成本增加,中低擋的標準刀具出口的價格優勢將逐漸喪失,出口量必將隨之減少。如工具企業仍以生產傳統標準刀具為主,則銷售量必將逐漸委縮(一些民營的小工具廠大量生產傳統標準刀具,大工具廠因成本較高,無法競爭而逐漸失去這部分市場),將沒有發展前途。因此,我國的工具工業必須改變理念,大力發展高效先進刀具的生產,用國產高效先進刀具代替國外產品,奪回被進口刀具占有的這部分市場,重視售後生產服務,只有這樣,我國的工具企業才有發展前途,我國的工具工業才能得到振興。

    近年我國工具工業雖也有不小發展,但遠落後於工具機業的發展。生產中使用的高效先進刀具,大部分是從國外進口的(含外國資企業在中國生產的刀具)。我們現在也出口不少刀具,但主要是廉價低擋的標準刀具。2004年我國生產刀具約25億件,其中20億件是廉價低擋刀具(大部分出口),這以後幾年出口的仍基本是中低擋刀具。在美國市場上中等規格麻花鑽,每個價約10美元,而市場上中國生產的低擋麻花鑽價僅1美元,僅被用作手工工具。我國現在有世界第一的汽車工業,但汽車工業從國外引進的高效生產線,所用的刀具80%~90%至今仍是進口刀具(含國內的外資企業產品)。現在我國刀具生產供銷情況是,高端先進刀具產品主要依靠從國外進口,而低擋刀具產品惡性膨脹(大部出口),這種情況必須儘快改變。

熱門推薦

Content not fonud



Content not found

内容未找到,麻烦您再找找

機械製造業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