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設備包括機械基礎件、起重機工程用機械及其零部件、農用機械及零部件、金屬加工工具機、紡織機械及零部件、縫紉機及零部件等。「十一五」時期,主要機械設備出口穩定增長,年均增長率為18%,其中工程機械增幅較高,農用機械及零部件出口額從17.9億美元增長到59.2億美元,年均增幅達到27%。中國工程機械製造業經過引進消化和再創新,已形成產業鏈、經濟規模和成本優勢,核心競爭力基本形成。2004年左右,受國家經濟宏觀調控影響,國內市場增長見緩,我國自主品牌的工程機械企業積極實行國際化戰略,同時,三資品牌企業在中國生產的國際品牌產品也開始進入國際市場,我國工程機械出口取得長足發展,起重機工程用機械及其零部件出口額從89.3億美元增長到228.4億美元。
汽車出口在資質管理模式下健康快速發展。「十一五」時期我國汽車及其零部件的出口額從109億美元增長到329億美元,年均增長25%。就整車而言,「十一五」是我國汽車整車真正國際化的時期,雖然遭遇國際金融危機重創,但我國汽車整車(包括成套散件)出口仍然從15.94萬輛增長到56萬輛,出口額從15.33億美元增長到68.98億美元,但在高速增長的同時,我國汽車出口也出現了企業低價競銷、出口秩序混亂、出口市場不穩定的現象,為避免汽車出口重蹈摩托車覆轍,國家在2007年對汽車出口企業實行出口資質管理,成效顯著。「十一五」時期我國汽車整車單價從不到1萬美元增長到1.23萬美元,走上良性發展的道路,出口市場則由主要是發展中國家開始向高端已開發國家邁進。
鐵路裝備快步完成出口起步和騰飛。我國鐵路裝備出口在「十一五」的短短5年間快步走完了起步期和騰飛期。2004年前後,國家確定了推進鐵路技術裝備現代化「引進先進技術、聯合設計生產、打造中國品牌」的總體方針,在國家政策的推動和有關企業的抱團努力下,「十一五」期間我國鐵路裝備現代化通過成功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取得了重大進展,掌握了世界先進成熟的鐵路機車車輛製造技術,鐵路裝備出口實現了騰飛,2010年鐵道及電車道機車車輛出口額達到15.8億美元,產品已由低附加值、低技術含量的配件出口變為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內燃機車、客車、貨車、地鐵客車和動車組等整車出口,出口市場已增長到50多個,且進入了香港、巴西等高端市場,北車、南車兩大集團已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
承接世界造船產業轉移,我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船舶出口國。2002-2003年以來,受世界船市空前繁榮刺激,我國憑藉配套能力強、勞動力成本低、製造業體系完備等綜合競爭優勢,以加工貿易方式逐步承接世界造船業轉移,「十五」時期實現船舶出口起步,「十一五」時期實現騰飛。船舶、船用設備及其零附件出口額從50.5億美元增長到413億美元,5年間增長了8倍,年均增長率高達52%,是大宗出口商品中增幅最高的。三大主力船型,散貨船、油船和貨櫃船已具備自主開發能力,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也已實現突破。按新接訂單計算,我國已經超越韓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船舶出口國。
總體情況。「十五」末期,船舶、汽車、鐵路機車等還不是我國出口的主要產品,經過「十一五」時期的開拓和發展,我國船舶、船用設備及其零附件出口額增長超過8倍,年均增幅高達52%;汽車及零部件出口額增長超過3倍,年均增幅高達25%,鐵道及電車道機車車輛出口更是成為近年交通工具出口的亮點,「十一五」末期出口額已達15.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