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勇武出席會議並講話。他指出,開發氯資源循環利用技術是行業節能減排的需要。許多化工過程中副產大量的氯化氫,氯原子的利用率很低。目前我國工業副產氯化氫總量達380萬噸/年,隨著MDI、TDI等涉氯產品的大規模擴產和氯鹼行業的發展,預計未來5年內副產氯化氫總量將達到500萬噸/年,大量副產氯化氫的消化利用問題已成為制約氯鹼、聚氨酯、農藥、醫藥化工等眾多行業發展的共性難題。李勇武說,通過氯化氫氧化制氯,實現氯資源循環利用,能夠有效解決副產氯化氫問題,促進新興產業健康發展和氯鹼行業的優化升級。如果將我國副產的300餘萬噸/年氯化氫製成氯氣循環利用,每年可節電72.78億千瓦時(折標煤255萬噸/年),間接減排6000萬噸各類含有機雜質廢水,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巨大。
據悉,在浙江寧波召開的全國化工過程氯資源循環利用技術研討會上,與會官員、專家認為,化工過程氯資源循環利用技術前景廣闊,符合「十二五」規劃要求,有助於我國石化相關產業轉型升級、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是石化行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現實需求。
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司長周長益表示,國家對工業生產排放要求越來越高,化學工業正處於轉型升級的重要階段,最關鍵的就是共性、關鍵、重大技術的自主創新,而化工過程氯資源的循環利用就是典型代表。科技部高新司副司長劉久貴也表示,科技部將會對行業節能減排關鍵技術的研發給予重點支持。
清華大學金涌院士在會上作了氯元素相關的工業代謝與可持續發展的主題報告。他指出,催化劑的研製和反應器的開發是氯化氫催化氧化制氯技術的關鍵。
據國家聚氨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煙臺萬華集團首席技術專家丁建生介紹,異氰酸酯生產過程中,氯只是光氣化反應過程的載體,並不進入目標產品,最終完全轉化為氯化氫。異氰酸酯副產的氯化氫占全國副產氯化氫總量的50%以上,已經成為異氰酸酯行業發展最主要的制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