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食品機械 資訊詳情
我國釀酒設備怎樣創造更好機遇?
 釀酒設備 2011-01-01 14:30:00

  環境變化——造就釀酒裝備發展新機遇
  
  然而撥開酒行業市場繁榮發展的面紗,我們仍需清醒的認知並理性面對現狀:技術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的加工業在經濟波動過程中最容易受到衝擊;數量型人口紅利的即將消失在壓縮著勞動密集型行業的利潤空間;食品安全要求的不斷提升對產品質量及其穩定提出更高要求;行業資本整合力度不斷加大、產業重組的深化要求企業需進一步強化綜合競爭力和自主創新能力;而節能環保意識的增強更使得高能耗、高污染行業面臨前所未有的生存壓力。
  
  那麼反觀我國的釀酒行業,近年來產業格局正在悄然發生變化。啤酒作為行業先鋒已率先基本完成產業整合,白酒、黃酒等也正在步其後塵,加快重組併購頻率。尤其是四川提出「打造白酒金三角」、蘇魯豫皖提出「共振中原酒業打造白酒新三角」的口號,產業集群化雛形初現。隨著資本整合力度不斷加大、產業重組不斷深化,這勢必要求國內酒企業需不斷強化綜合競爭力和自主創新能力。中國釀酒工業協會已牽頭啟動的白酒「158計劃」,便是本著提升中國酒類生產企業「自動化控制,機械化生產」的整體水平孕育而生的。可以說產業格局的變化正為釀酒裝備及其相關配套產業提供了新的契機。
  
  傳統的釀酒行業是一個「高能耗、高污染」的行業,隨著綠色、低碳、可持續模式漸成大勢所趨,我國釀酒行業也亟需探索新型發展模式,將產業升級成更為科學、合理、符合未來發展的新型模式勢在必行。未來五年,將會是釀酒行業產業進步及升級的重要階段。隨著未來發展模式的改變,這將會為釀酒裝備及其相關配套產業提出新的挑戰,新的形勢及要求下,誰能率先洞察先機、快速做出反應,誰就能贏得更大市場。

   穩定增長——保障釀酒裝備發展基礎
  
  我國居民消費水平的不斷提升,再加之國家擴大內需、刺激消費等一系列政策的促進,酒類市場的消費需求旺盛,行業發展形勢良好。據中國釀酒工業協會統計,2010年1-11月,我國釀酒行業(含飲料酒和發酵酒精)規模以上企業累計產量6038.60萬千升、年度產量增產已成定局,完成銷售收入4615.18億元,同比增長23.76%,實現利潤485.26億元,同比增長32.66%,上繳稅金503.05億元,同比增長17.09%。數據表明,歷經通脹壓力下的釀酒行業依然保持穩定的增長。
  
  隨著釀酒行業的快速發展,整合、併購、重組在釀酒行業內迅速波及,產業集中度快速提高。2001年,全國註冊的酒廠數量為3.8萬家,其中骨幹企業5400個,2000年之前沒有主營業務收入超過50億元的釀酒企業。2009年,中國規模以上企業2707家,其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0億元的企業總計49家,超過50億元的特大型企業有6家。可見,我國酒企業數量在減少,行業大型企業的發展速度迅猛。  
  
  專業展會——搭建信息交流新平台
  
  未來的幾年裡,在結構調整、產業升級和節能減排的總體要求下,在用工成本、產品質量的迫切需求下,我國酒企業必然要全面提升其自動化控制和機械化水平,誰先洞察消費需求、誰就能把握市場先機。釀酒裝備及相關配套產業如何抓住這次歷史機遇?這不僅需要企業及其領導人的智慧,也考驗著其對信息和資源的把控力。
  
  展覽會作為企業的重要營銷方式之一,一直以來以其可現場將產品特色及時傳遞並與目標客戶直接溝通,從而短時間內達成商業合作的獨特魅力頗受企業推崇。參加各種專業展會進行產品推廣是目前企業的重要商務活動之一,它不僅能幫助企業塑造形象、展示產品,還能挖掘潛在客戶。更重要的是作為行業內部交流的平台,專業展會更是把脈行業運行狀況、前瞻行業發展趨勢的重要途徑。
  
  然而,近年來隨著會展經濟的迅猛發展,展會也呈現出過多過濫的苗頭,市場秩序混亂、魚龍混雜。尤其是食品行業本身展會眾多,很多展會題材重複、缺少清晰的定位,注重短期效益,忽略專業性的沉澱。企業如何在名目繁雜、令人眼花繚亂的眾多展會中選擇適合自己就變得尤為重要。展會主辦方的專業性、專業觀眾組織的有效性、配套論壇活動的前瞻性,這些都應成為衡量一場展會質量的重要指標。
  
  中國釀酒工業協會自2010年起籌辦「中國國際酒業技術·裝備博覽會」,是為進一步配合國家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落實中國釀酒產業「十二五」規劃目標,促進行業科技進步、技術改造,引導行業轉變發展方式。依託中國釀酒工業協會在酒企業中的影響力和行業資源,為專業觀眾的組織創造便利,為行業趨勢探討提供保障。另據主辦方介紹,中國釀酒工業協會第四屆理事會第三次(擴大)會議將在「2011中國國際酒業技術·裝備博覽會」同期舉行,南京輕機、合肥中辰、重慶輕機、新美星等業內龍頭企業也將悉數參展。這將會不僅提升展會專業觀眾級別,更會有助會展作為行業前瞻性、先導性信息交流功能的實現。可以猜想,「2011中國國際酒業技術·裝備博覽會」是很多釀酒裝備及相關配套企業自我展示、主動營銷的平台。它不僅為酒類生產企業搭建採購服務平台,同時也會有助於釀酒裝備及相關配套產業深入了解酒行業發展趨勢及市場需求。
  
  面對著潛力廣闊的市場,成功的企業往往能敏銳的捕捉髮展契機,傑出的領導則會迅速行動占據市場先機。在釀酒行業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的背景下,希望我國的釀酒裝備及相關配套產業企業能夠抓住機遇,在助力我國酒生產企業「自動化控制,機械化生產」整體水平全面提升、綜合競爭力和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強化的過程中,實現其自身的跨越式發展!

   慧眼識珠——尋找釀酒裝備發展新突破
  
  有觀點指出,已經到來的「十二五」期間,我國釀酒產業總體發展將呈現出迅速蛻變的特徵。釀酒與相關產業融合度更高,上下游產業結合更為緊密;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達到一個新的台階;創新將引領行業發展,創新技術在釀酒領域應用將越來越廣泛;產業發展模式將徹底升級,更符合低碳、綠色的發展模式建設初具雛形。以「促進行業科技進步、技術改造,引導行業轉變發展方式」為目標的中國釀酒產業「十二五」規劃執行,旨在全面提升我國酒類生產企業「自動化控制,機械化生產」的整體水平,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這將會在未來五年為釀酒裝備及其相關配套產業帶來更多商機和更大市場。
  
  1)釀酒機械前景看好
  
  酒文化是釀酒產業發展中的一個基礎條件,深厚的酒文化是諸多強勢品牌的重要支撐,很多企業(尤其是在白酒、黃酒等領域)也一直秉承傳統的釀造技藝,但這並等於說傳統的釀造生產流程就是最優的。隨著用工成本的不斷提升、對產品質量一致性的追求、以及產業集中度提升後對企業綜合競爭力的要求,未來大規模採用自動化、機械化的生產設備將成為酒行業的必由之路。
  
  結合目前釀酒行業現狀,除啤酒已基本完成生產現代化的發展進程外,白酒、黃酒、葡萄酒與果露酒等酒種都仍急需生產技術裝備的升級、完成生產流程的現代化。那麼,與發酵、蒸餾、制曲等為代表的釀酒工藝相配套的機械將在未來釀酒機械化發展過程中贏得重要商機。相關企業應及時抓住白酒、黃酒、葡萄酒與果露酒等酒種在產業升級中的機遇,乘勢而上、助力企業發展邁上新台階。
  
  同時釀酒作為與農業密切關聯的產業,在「十二五」規劃中特別提及:釀酒葡萄基地、果酒生產基地、大麥原料基地的建設成為未來五年中國釀酒產業的重要任務。那麼未來原料種植設備的使用和開發也將會迎來一個高峰期,而我國相關原料種植設備的使用和開發一直以來都是薄弱環節,隨著「全產業鏈」概念的不斷深入,以及提升整體生產效率的需求日益高漲,相關設備的投入與使用將是大勢所趨,企業在這方面的投入將會越來越大,這將會是一片有待開發的「藍海」。
 2)節能減排設備將備受青睞
  
  我國政府正式對外宣布,「十二五」期間要實現單位GDP二氧化碳減排40%的目標,這一信息代表未來五年「節能減排」仍然是擺在企業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高污染」、「高能耗」狀況的改變將要進入「攻堅期」,落後產能的淘汰必然是刻不容緩,產業升級、尋求更加綠色環保、低碳節能的生產裝備和技術工藝是擺在企業面前的必由之路。
  
  我國傳統的釀酒行業是一個「高能耗、高污染」的行業,在政策引導下,企業無論大小均需達到減排要求,那麼必然會在相關配套設備上加大投入力度,未來五年必將迎來「減排」高峰。可預見,符合「循環經濟,環境友好」理念、有助於釀酒企業清潔生產的新產品、新技術必將備受青睞。
  
  廢糟及廢水的有效治理一直以來是釀酒節能降耗的重點,未來一些圍繞水資源循環利用、污水處理、廢糟處理的新型環保設備及技術都仍將在釀酒行業大受歡迎,如有針對性的改良或研發出相應產品那將會獲得市場的豐厚回報。除此外,設備的先進性是酒企節能減排的重要保障,那麼無論制酒裝備還是包裝裝備本身如能有效降低能耗、提升效率,都將有力提升在同類產品中的競爭力,成為酒企採購過程中重要的參考因素。
  
  3)檢驗檢測設備普及迫在眉睫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不僅引發了乳製品行業的「地震」,更是將食品安全信任危機一度拓展至整個食品工業及相關行業。至此之後圍繞食品安全的各項政策法規陸續出台,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力度空前,對食品產業的發展產生長遠影響。
  
  與日益高漲的食品安全相關需求對應的是,我國食品安全檢測能力建設速度明顯滯後,與保障食品安全的要求存在較大差距。一方面大部分食品工業企業自檢能力不足,有數據揭示全國食品生產企業中僅有1.2%的企業具備食品添加劑、生物毒素、農獸藥殘留、微生物等全項目檢測能力,5.1%的企業具備有毒有害物質分析檢測能力,23.3%的企業具有有限的常規質量檢測能力;另一方面檢測設備配置不全,檢測設備精度不高,檢測設備更新緩慢,超期服役,造成部分企業關鍵指標檢出限達不到我國和國外已開發國家標準限量要求;再者是檢測設備自主化能力低,高精尖的設備主要依靠進口,不僅制約著檢測能力的建設,而且將增加未來的建設成本。
  
  根據《輕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關於加強食品安全檢測能力建設的要求,未來各行業均要增加自檢能力,加快我國食品安全檢測能力建設已是一項十分緊迫的任務。除了政策的強制性要求外,企業在集團化發展的過程中,面臨標準化和質量穩定的壓力,現代化、高效的生產設備能夠使酒類產品質量更加穩定,而大規模檢測技術的應用也會使產品更加安全、品質更高。內外因素的疊加,將會催生檢驗檢測設備的風靡,誰若能把握住這一機遇,便將會乘勝而上、大展宏圖。
  
  4)防偽包裝及技術再升級
  
  伴隨著酒產業的迅速發展,酒產品市場競爭激烈。中國酒界尤其是高端酒市場假冒偽劣現象屢禁不止,不僅擾亂了市場的政策秩序、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更對企業及其產品的品牌造成巨大的傷害。所以,一直以來,「防偽」就是酒界的重要話題,更是高端酒企業不可或缺的「安全閥」。
  
  雖然「防偽」早已是酒領域老生常談的話題,有關酒類的防偽包裝也在日新月異的變化,但是「防偽」不防「偽」的現象一直困擾著很多企業。為了杜絕酒界假冒偽劣屢禁不止的狀況,突破現有的「防偽」困境,市場迫切需要真正科技含量高、能夠有效進行市場監控的防偽技術和產品。未來識別簡單、設計人性、技術高端的防偽技術仍將廣受酒企歡迎。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釀酒設備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