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鴨生產的發展趨勢
在今後相當一個時期內,我國蛋鴨生產是一個大發展時期(1)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將給蛋鴨帶來一個大發展的歷史性契機。鴨蛋在歐美日的華人社區、東南亞華人聚居區及港、澳、台都具有巨大的市場。(2)產品優質,符合當前及今後的消費趨勢。(3)隨著西部大開發的進程,蛋鴨飼養地域的擴大將突飛猛進。
配套系的利用將逐步增多目前蛋鴨生產上還是採用單一地方品種為主,生產性能相對落後,今後,利用各種專門化品系,進行配套雜交或經濟雜交,加快遺傳資源的利用。
產品加工將成為產業鏈中重要一環鴨蛋主要是通過加工成皮蛋、鹹蛋等產品消費的,同時鴨體可以加工成醬鴨、滷鴨等美味食品。因此,蛋鴨業的發展將依賴加工技術的進步
籠養方式的廣泛應用籠養具有單位面積載禽量大、飼養管理操作方便、生產效率高、飼料轉化率高、有利於疫病防疫、蛋品衛生和減少對水源的污染等優點。
青殼鴨蛋將逐步增加青殼蛋蛋殼厚度和強度優於白殼蛋,可減少加工及運輸過程中損失,並且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
蛋鴨生產的現狀
蛋鴨生產走上不同層次的適度規模發展的模式目前,我國絕大多數農戶的飼養規模為500~5000隻;大的公司規模1萬~30萬隻;通過公司加農戶的模式,量大的可控制到100萬隻的數量。同時圍繞蛋鴨生產的各種服務也比較齊全。
我國年飼養量為3億隻左右,為世界其它國家飼養量總和我國蛋鴨在傳統上東南各省特別是華東地區飼養量最大。我國鴨蛋生產在禽蛋中的比例也居世界之首。
中國是最大的鴨蛋消費國和貿易國我國年產鴨蛋300萬噸左右,人均約2.5公斤。鴨蛋貿易主要在國內。鴨蛋消費絕大部分是以再制蛋方式(包括皮蛋、鹹蛋、糟蛋、鹹蛋黃等),同時鴨蛋又是涼性食品,所以鴨蛋價格高出雞蛋20%左右。我國鴨蛋年出口量為5萬噸左右,居世界首位。
主要品種最著名的並作為當家品種飼養的有紹興鴨(有7個系)及其配套系莆田黑鴨、金定鴨、攸縣麻鴨、連城白鴨、龍巖麻鴨、縉雲麻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