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企業人士擔心,歐盟大豆蛋白企業恐借反傾銷調查之機進一步掌握我國大豆蛋白行業的發展程度。而參與此次應訴工作的法律界人士則表示,歐盟貿易救濟調查的背後是對於全球大豆蛋白產業布局的戰略性行動。
在國際上競爭力很高的中國大豆蛋白製品近來在歐洲遇到了麻煩。此前的4月19日,歐委會宣布對從中國進口的大豆蛋白產品(大豆蛋白含量65%以上)進行反傾銷調查。根據本報記者從權威部門了解到的最新情況,目前應訴企業的抽樣問卷已向歐委會提交,但抽樣企業名單尚未公布。
市場格局的戰略性對抗
據了解,本案原告方比利時的Solae公司由美國杜邦公司蛋白質技術事業部、比利時邦基公司在北美的中央大豆事業部及其在巴西的食品配料公司組成,主要生產大豆蛋白產品。
參與此次應訴工作的中倫金通律師事務所律師蒲凌塵對記者表示,中國大豆蛋白產品在市場上很有競爭力,不排除歐洲某些企業利用在市場上的獨特壟斷地位對中國出口產品進行封堵的可能。
歐盟不斷發起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將會造成一種假象--中國企業的競爭力實際來自政府補貼,而忽略中國企業自身綜合實力的提升和一系列開放性的行為。
目前,中國企業在全球遭遇的不是某一貿易救濟本身表現出來的法律對抗,而是戰略性市場格局上發生的對抗,貿易救濟只是一個表現方式。"蒲凌塵認為,商業集團戰略上的原有布局受到了中方企業的競爭,過去的傳統格局受到衝擊,因此希望利用法律在程序上維護自身的戰略意圖。
遭遇貿易壁壘的同時,也應該看到,國外對我國發起的反傾銷調查產品開始從輕工、化工等原料型產品逐漸向高附加值的產品轉移。這說明我國高附加值產品的競爭力正在不斷提升,中國產業結構升級對中西方產業結構對比已經開始產生影響。
行業內情恐被摸清
從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法律部了解到,目前我國大豆蛋白產品生產企業主要集中在山東、河南和東北部分地區。根據海關統計,歐盟是我第二大出口市場,中國對歐出口數量、單價近3年來較為穩定,並未出現數量激增和價格劇降。
企業出口到歐盟的大豆蛋白產品原料為非轉基因大豆,價格為14000元/噸,頗受歐洲市場青睞。
"目前擔心的並不僅是今後對歐出口的貿易壁壘,更擔心在中國企業接受反傾銷調查過程中,國外企業可能進一步掌握我國大豆蛋白行業發展的實際情況,了解我們的生產原料和加工工藝。"
上企業獲得歐盟認可其市場經濟地位的可能性極小,因此反傾銷稅難以避免。
由於濃縮大豆蛋白產品生產過程中能耗較高,歐洲當地年產能僅為40000噸左右。而在調查期(2010年全年)內,中國對歐盟出口濃縮大豆蛋白產品數量就達到2.4萬噸。
"可以說,歐洲市場對於中國大豆蛋白產品比較依賴,不排除國外一些競爭企業希望通過貿易救濟的手段打壓中國大豆蛋白產品出口的可能。"這位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