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能源設備 資訊詳情
水電建設應重點考慮到生態環境的問題
 水電建設 2011-01-01 10:59:42

近年來,大小水電開發商紛紛開進金沙江,」跑馬圈水」、遍地開花,干支流齊頭並進,幾近瘋狂。從表面上看,由於水電成本較低,上網電價最低,大力開發水電有利於民生。其實不然,事實證明,水電的增加並沒有惠及民眾,相反,隨著水電的增加,老百姓用電越來越貴了,老百姓沒有得利卻還得為長江的被過度開發的負作用而埋單。

正在加快推進建設的金沙江上的溪洛渡、向家壩、烏東德、白鶴灘4座巨型水電站,總規劃裝機規模近4300萬千瓦,年發電量約1900億千瓦時,約為三峽工程的兩倍。而金沙江上,正在加緊建設的遠不止這4座水電站。按照《金沙江中游水電開發規劃報告》,在金沙江中游共規劃開發8座水電站,在金沙江下游也規劃開發12座水電站。

應該說,在環境生態允許的情況下,開發水電是有利於改善供電需求的。然而,金沙江也不是想怎麼利用就怎麼利用的「發電機」。雲南省政府研究室、雲南財貿學院等單位提供的一份調研報告稱,「修建大壩可能帶來六個方面的問題:移民、泥沙淤積、水體變化、魚類和生物物種生存、文物和景觀破壞、引發地質災害等。」如今,「可能」已經變成了現實,而且比想像的更嚴重。為了遏制這種危險勢頭,中國科學院植物所首席科學家蔣高明考察雲南時甚至提出了一個「零方案」:大壩一個不建。

顯然,就目前的情況而言,「大壩一個不建」是不現實的,但要興建大壩就必須使其對環境影響最小、社會效益最大。然而,如今的水電開發正在上演著「大躍進」式的瘋狂鬧劇。地質學家楊勇告誡我們:「正在進行的西南水電開發的"大躍進",其對當地生態環境的破壞,已經不亞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對森林的毀滅性砍伐。」隨著對環境生態認識的加深,人們開始反思大壩對於環境保護和生態領域帶來的負面效應。美國等一些已開發國家的反壩組織和人士認為,應該結束大壩時代,讓江河自由奔騰,保留最後的原生態河流。我們也到了該反思建壩狂熱的時候了。

水電開發對環境生態的影響是嚴重的。《險境中的河流水壩與淡水生態系統的未來》的報告就顯示,由於水壩建設威脅淡水生態系統,全球有21條河流及其流域生態嚴重退化,中國長江流域排名第一。因為在全長6300公里的長江上建成、擬建或在建的水壩至少有46座,而且主要集中在其上游金沙江上,長江成為世界上擁有擬建或在建水壩最多的河流。按照國際慣例,河流開發不能超過30%,最多也就40%,而目前長江開發基本達到40%,已經飽和,卻還有人揚言準備在20年內,要在長江幹流及支流上再建設百座水電站。

熱門推薦

Content not fonud



Content not found

内容未找到,麻烦您再找找

水電建設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