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有一個完全成本的概念,並非僅僅是生產成本。一提到成本控制很多人就會認為是生產部門的事,消耗降多少、產量提高多少等等,很少提及到管理部門成本費用降低的問題。成本控制不僅要控制生產成本更要控制各項管理費用,如控制銷售費用、財務費用、業務招待費用等,所以成本控制與各個部門、每個人都息息相關,只有總成本最低,企業的盈利能力才最強。所以我們不僅要提高全員的認識,還應該著力培養低成本的企業文化。一粥一飯,常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小數怕加,大數怕減等等。把類似的理念貫徹到每個員工中去,形成員工的價值觀,就會有更多降低成本的途徑。例如,複印紙兩面用,像在自己家一樣使用水電等等。如果低成本理念成為每個員工的思想,就會有豐富多彩的低成本行為發生,從而給公司帶來相對於競爭對手更持久的成本優勢。
2、要全面系統考慮問題,成本並非越低越好。傳統的成本管理是以企業是否節約為依據,片面從降低成本乃至力求避免某些費用的發生入手,強調節約和節省。企業生存的目的就是為了盈利,我們降低成本最終目的也是為了盈利,所以不能把降低成本孤立起來看,要與公司利潤大目標結合起來,比如公司根據市場的需要生產聚能網尿素,每噸成本要增加130多元,但售價卻要提高200多元/噸,雖然尿素成本升高了,但整體利潤也提高了。降低成本還要和公司長期利益結合起來,比如原來用幾十年的老爐雖然還湊合能用,但消耗高、設備老化不安全因素多等許多不利情況,所以公司決定新上8台造氣爐把原來的替換掉,雖然一次性投資較高,但是新爐投運後系統長周期穩定運行,成本消耗將會長期進一步降低。所以我們應樹立不斷通過技術創新來降低產品成本的觀念,以技術創新促進成本管理,從短期看技術改造和開發新產品需要投入,都是增加成本的因素,但從長期看它所帶來的增利因素要大於其投入的成本因素。
3、要建立成本費用目標管理體系。建立成本費用目標管理體系,要以產品市場價格為基礎,結合公司的戰略方向,考慮歷史數據及近期技改投資情況,測算出產品生產成本及期間費用的控制指標,然後層層細化分解,橫向落實到每個領導、科室和部門,縱向落實到車間班組個人,建立「管理壓力眾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標」的全員、全過程的成本費用目標管理體系,並且各項成本費用指標是滾動的,要隨著企業和市場不同時期的具體情況不斷更新,只有這樣才能推動企業各項管理不斷上台階,以適應變化中的市場。氮肥由於是化工一條龍式的生產,指標不容易分到個人,但是存在車間管理和大班管理的矛盾,責、權、利沒有相同一,以後可以嘗試把相關指標按大班去考核。
4、執行者要充分參與制定出科學的目標。
我們要結合公司的戰略目標,參考歷史數據,採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反覆溝通,讓執行者每個人都能充分參與,制定出「蹦起來才能摘到桃子」的目標,執行者只有充分參與且認同的目標,才會更好地去執行。美國有位著名的法學專家研究得出:只要經過犯罪嫌疑人充分參與整個案件的判決過程,把他想問的都問了、想說的都說了出來,哪怕最終一點也沒有影響判決結果,但他對判決結果都比較認可的。
5、完善相關制度,引導不斷朝目標邁進
僅有科學的目標是不夠的,還必須建立相應的制度做支撐,比如我們行業側重考核煤、電消耗、成本,本身就有重疊的地方,並且還會發生衝突。
隨著市場短缺經濟的結束,企業間的價格競爭日益加劇,長期的價格競爭必須有低成本做支撐,而成本費用的降低,其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對成本費用各項目實施有效控制。氮肥行業屬於傳統的製造業,產品的差異化不大,所以成本控制就顯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