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油價高漲、環保意識提高的情況下,
新能源汽車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成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曝光率最高的行業之一。然而,與其高知名度相比,新能源汽車究竟發展得怎麼樣?市場接受度如何?面臨哪些問題?
深圳無疑是觀察這些問題的最佳窗口——目前,這座城市不僅擁有比亞迪和五洲龍兩家新能源汽車行業領軍企業,還是全球在運營新能源汽車特別是
電動車數量最多的城市。在對企業相關負責人的專訪中,據調查了解到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現狀日漸清晰。
新能源汽車駛入發展快車道
新能源汽車,在人們的眼中,似乎總是顯得雷聲響、進展慢。近幾年,新能源汽車發展究竟如何?深圳市五洲龍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寧一和比亞迪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李雲飛列出了這樣一組數據:
五洲龍新能源汽車2009年銷售量僅30多台,2010年增長到900多台,2011年則攀升至1800多台。目前,五洲龍在深圳投入運營的新能源公交車超過2000輛,占公交車總量的20%左右。根據五洲龍業務發展規劃,到2015年,五洲龍深圳公司新能源汽車銷售量將達到5000台。
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的銷售情況則是,截至3月底,比亞迪F3DM已經累計銷售1340輛;e6累計銷售642輛,其中一半是私人購買,目前e6每月的銷售量約80台。純電動大巴K9已在深圳投入運營200輛,在西安高新區投入運營50輛。此外,比亞迪還與長沙市政府簽訂了1000輛K9購銷協議。
李雲飛說,目前受制於電池產能限制,新能源汽車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況。訂購F3DM需4個月才能交貨,e6需2個月,而一般傳統汽車最多只需1個月就可以交貨。
李寧一和李雲飛均表示,今年深圳市政府計劃採購1000輛新能源公交車,500輛純電動
計程車。而在今後的公交車新增更換計劃中,深圳將通過用新能源汽車逐步替換傳統燃油車的方式,爭取到2015年,新能源公交車達到7000台,占公交車總量的60%以上。
顯然,在油價高漲和環保意識提升的過程中,新能源汽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駛入了發展快車道。
銷售區域漸趨固化羈絆多
在調查過程中了解到,雖然市場需求在不斷提升,但新能源汽車仍然面臨諸多制約其快速發展的難題。
五洲龍重點拓展瀋陽、青島、海口、南昌、昆明等城市。對此,李寧一說:對於25個示範城市的考慮是有重點的,不可能全面鋪開。有些城市有本地的新能源汽車品牌,要進入是有難度的。
而李雲飛表示,e6私人購買者主要是高端客戶,然而,高端客戶集中的北京和上海至今未公布新能源汽車購買補貼優惠的具體落實方案。因此,目前e6仍未進入北京和上海。
同時,成本高是制約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又一因素。其中,既有技術的制約,也有銷售量達不到規模化生產的制約。李寧一表示,即便五洲龍新能源汽車銷售量從當前的1800多台,提升到其2015年的銷售目標5000台,在技術沒有出現突破性進展的情況下,成本只能降低4%-7%,對於推動銷售沒有決定意義,未來關鍵還是把量做大。
李雲飛則認為,年產量達到5-10萬,才能稱為量產,可以帶動行業成本下降。從目前的情況看,e6的成本短期內不會下降。
此外,政府支持力度的持續性也是新能源汽車發展面臨的又一潛在風險。李寧一說,當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更多的是靠政府政策支持,補貼往往占總價一半以上。因此,補貼政策是否能夠持續到新能源汽車在價格和技術上具備足夠競爭力,補貼政策退出後,將以何種形式支持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這都直接關係著新能源汽車企業的命運。
謹防
投資一窩蜂
李雲飛表達了這樣的無奈:不論是哪個品牌,只要有新能源汽車出事了,就有很多人打電話來問我們,我們的車會不會也有問題。
現在電動車行業有點浮誇,形成了一種國內比國外熱、小企業比大企業熱的局面。這種一窩蜂投資導致的大躍進使得電動車市場比較亂,不成熟的把成熟的代表了,讓一些真正做事的企業受到影響。大小企業都在做電池和電動車,都說產品好,可是試運營後,很多車跑一段時間就爬下去了。出事多了,會讓人覺得整個行業都有問題。李雲飛說。
在這場新能源汽車爭奪戰中,各地政府顯然都不想落後於他人。然而,面對大大小小,一窩蜂地新能源汽車上馬項目,如何保持清醒的判斷,控制數量、提高質量,是目前各地政府應當認真思考的問題。
新能源汽車還處於開拓階段,百花齊放本來是正常的,但是扶持政策應該有一個門檻,不能讓盲目追求
經濟增長的思路燒壞了剛剛萌發的產業幼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