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之前需求可基本保障
據了解,近期行業內對2020年我國核電規模的主流預期是:運行裝機6000-7000萬千瓦、在建3000萬千瓦。
業內人士日前在第139場中國工程科技論壇——「我國核能發展的再研討」上指出,按2020年投運7000萬千瓦、在建3000萬千瓦的規模測算,2020年當年消耗當量天然鈾1.36萬噸,2010至2020年累計消耗當量天然鈾9.07萬噸。按照天然鈾產品提前3年供貨考慮,2020年當年需要提供天然鈾1.67萬噸,2010至2020年累計需要提供天然鈾12.65萬噸。
此外,按照經濟可采資源儲量提前4年提交、采冶回收率65%等條件測算,假設7000+3000萬千瓦所需天然鈾全部由國內供應,則到2020年當年需要經濟可采的資源儲量3022萬噸,2008至2020年累計需要經濟可采的資源儲量30萬噸。
該人士還介紹,截至2010年底,我國已探明350個鈾礦床,最近新一輪全國鈾礦資源潛力評價工作,圈定各類鈾礦預測區320餘個,預測鈾資源量為210多萬噸,表明我國是鈾資源較豐富的國家之一。而且,假設按能夠全部探明開發考慮,並按經濟可采儲量占探明資源儲量的70%、鈾采冶綜合回收利用率為70%測算,可生產天然鈾約100萬噸。在不考慮引入MOX燃料元件、發展快堆技術的前提下,粗略測算結果是:如果國內核電所需天然鈾全部由國內供應,能滿足近1億千瓦壓水堆核電站全壽期(60年)運行所需。
「據初步分析,現保有鈾資源儲量加上今後10年新探明的鈾資源量,可以基本保障2020年以前的需求,但與核電中長期發展規模的需求相比存在較大差距。」上述人士表示。
我國在內蒙古發現超大型鈾礦床
伴隨重啟信號的不斷放出,中國核電即將迎來新的發展契機。眼下,整個行業的關注點除了發展規模和發展速度,自然也包括未來發展的鈾資源供應保障問題。
有業內人士分析稱,按照預期來看,國內天然鈾的供需矛盾將逐年突出,其缺口部分必須由境外開發與國際市場採購來保障。此外,也要儘早考慮通過技術進步來提高鈾資源的利用率。
中長期自給有挑戰
到2030年、2050年,國內對天然鈾的需求有多大?
相關研究分析顯示,若2030年、2050年核電總裝機容量分別達到2億千瓦、4億千瓦,在不引入快堆、MOX燃料的情況下,測算認為:2030年當年需要天然鈾4.25萬噸,累計需要天然鈾47.42萬噸,全壽期(60年)運行所需天然鈾約200萬噸;2050年累計需要天然鈾147.6萬噸,全壽期(60年)運行所需天然鈾約400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