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資訊詳情
變秸杆為優質飼料是件大事
 秸杆 2013-01-01 09:23:29

  一直以來,我國由傳統農耕文化飲食習慣形成耗糧型為主的養殖業,每年要耗去糧食總產的四成;另一方面,創新的秸稈優化多功能複合菌劑發酵技術,卻得不到主管部門的重視與倡導。

  我國由傳統農耕文化飲食習慣形成耗糧型為主的養殖業,每年要耗去糧食總產的四成(未來將達五成);同時,我國農作物每年產出七億多噸秸稈,如能轉化為優質飼料,就可大幅度替代飼用糧和減少依賴蛋白質飼料進口,化解人畜爭糧和秸稈焚燒污染問題。由於目前常用的秸稈氨化等技術,不能很好降解纖維素木質素和轉化無機氮,成品質量低,不適餵豬禽,難以派大用;因而,如何使秸稈變為優質飼料,就成為農業科技的一大難題。

  經科研團隊多年潛心鑽研,在秸稈氨化基礎上加入多功能高密度複合微生物菌劑發酵,通過深化降解纖維素木質素與轉化無機氮,大幅增加揮發性脂肪酸能量物質、菌體真蛋白、多種益生菌及消化酶,使秸稈轉化為能量高、含粗蛋白12%以上、消化率強的優質飼料。除肥育牛羊外,用於豬禽養殖,不僅能節省三分之一以上的糧食和蛋白質飼料,降低20%以上的養殖成本,還顯著提高畜禽品質,並減少廄舍空氣污染,可謂一舉多得。只可惜,這項技術雖已問世多年,但至今仍是「藏在深閨人未識」,只有個別學術團體在提倡。

  目前的問題是:為利用好秸稈資源,2007年中央十部委曾組建秸稈利用統籌協調工作組,起草並由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加快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意見》,其中提出農用優先的原則。2011年國家發改委、農業部、財政部共同制定《「十二五」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實施方案》,其中對禁止焚燒秸稈、推進技術創新、保障政策措施等作出具體規定。然而,幾年來的實施情況並不盡如人意;一方面,各地秸稈焚燒屢禁不止,有的甚至造成人員傷亡、交通受阻;另一方面,創新的秸稈優化多功能複合菌劑發酵技術,卻得不到主管部門的重視與倡導。

  對此,社會有識人士呼籲:國家發改委、農業部等主管部門應以敏銳的科學視野,認知倡導這一技術,早日列入《「十二五」實施方案》的創新技術推廣、重點示範區建設和產學研技術工程項目,在政策與資金上扶持其向廣度和深度發展。

熱門推薦

Content not fonud



Content not found

内容未找到,麻烦您再找找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