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鋼鐵其他 資訊詳情
鋼廠面臨更大的成本壓力分析
 鋼廠 2013-01-01 09:32:13

  數據顯示,境外鐵礦石掉期交易量2012年已超過1.2億噸,其中金融機構占60%,國內鋼廠受境外風險管控等限制,交易量僅占5%。4月全球鐵礦石掉期及期權交易量持續強勁增長,同比增長近3倍,新交所清算量已超過1850萬噸。4月26日,新交所的鐵礦掉期及期權的開倉合約達到創歷史新高的 2015.75萬噸。

  據了解,在大面積虧損和貿易國際化的趨勢下,國內不少鋼廠在新加坡和香港等地設立了辦事處,以便更靈活地參與套保。

  2010年以後,進口鐵礦石定價周期縮短,從長期協議價格逐漸轉變為指數定價。據了解,在該定價模式下,10%—20%的現貨招標礦的價格將決定另外80%—90%的協議礦價格。這就造成鋼材價格上漲的時候,鐵礦石價格會提前上漲,而鋼價下跌時礦價則滯後下跌,使得鋼廠面臨更大的成本壓力。

  隨著鐵礦石金融屬性越來越強,指數定價的模式將逐步向期貨市場定價轉變。能否很好地利用鐵礦石金融工具,規避礦價波動的風險,尋求更有利的礦價,已經成為國內鋼廠必須面對的課題。

  「進口鐵礦石價格在隨鋼材市場波動的同時,受金融市場和全球大宗商品價格變化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如何準確把握原材料的採購節奏,已經成為鋼材企業經營的重中之重。「準確把握原材料採購的價格和時點,是鋼鐵企業實現低成本戰略的關鍵,在這方面中小鋼廠更有優勢」。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