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網店徵稅的傳言由來已久。2010年7月,《網絡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管理暫行辦法》實施,國內網店開始步入「實名制」時代。業界普遍猜測,這是對網店徵稅的「前奏」。預計年內正式對網店開徵5%的稅收。對整個電商界來說,這不啻為一枚重磅炸彈。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今年發布的「網絡創業促進就業研究報告」顯示,中國網絡經濟年均增速30%,累計創造的直接和間接就業崗位超過1000萬。報告預計到2015年,以淘寶網為代表的部分網絡零售平台將覆蓋5億消費者,交易額有望超過2萬億元,帶動直接及間接就業3000萬人。而淘寶網的數據顯示,目前94%的淘寶賣家月營業額在2萬元人民幣以下,其中一些發展較好的商家,在線下已經開始繳稅。對個人網店強行徵稅獲得的收益並不大,但徵稅成本卻很高,甚至可能形成稅收成本大於收益的倒掛現象。同時,還會打擊微型經濟的積極性。這些問題都不能不考慮。
首先,對網店徵稅要做到準確評估。
其次,對誰征、怎麼征應當明確,這是目前引起爭議最大的問題。目前來看,大多網店是個人開的,並沒有在工商局登記,難以看做工商納稅的主體,而且網購平台的銷售數據也難真實統計。
目前,上述種種問題都還存在不小爭議,相關部門需要更充分的時間進行調研。在沒有真正解決這些爭議之前,對網店還是「放水養魚」的好。因為從目前數據來看,多數網店也還處在初期創業階段,利潤並不算多,即使徵稅,可能稅額也極少。暫緩徵稅,不但對網店發展有利,對最終稅收的增加也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