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在IPO重啟猶抱琵琶半遮面的這幾個月里,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新三板)擴容速度呈現出急速上升趨勢。
截至7月11日,新三板共有掛牌企業244家,其中,國內簡訊領先企業,上海大漢三通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於7月4日正式掛牌。
而一些選擇新三板的企業,無非是看重了新三板目前的政策取向:一是新三板掛牌的企業在掛牌過程中,能夠得到高新技術園區或當地政府的資金扶持,如張江園區給掛牌企業的獎勵在160萬元左右,完全可以覆蓋企業掛牌期間約120萬元左右的成本,企業負擔並不重;二掛牌後帶給企業帶來的公司品牌影響力等方面的提升非常明顯;三是掛牌後,股東股份可以合法轉讓,可提高股權的流動性;四是新三板上市企業及股東的股票市場估值迅速提升,因股票可以在資本市場中以較高的價格進行流通,不但實現資產增值,而且企業在銀行借貸的成本和門檻也會有所下降;五是隨著新三板上市公司融資通道的不斷拓寬,其融資優勢和發展速度已經逐漸顯現。
目前,企業掛牌後還可實施定向增發股份,提高公司信用等級,幫助企業更快融資;最主要的,隨著企業的發展,未來還可以優先實現轉板,想像空間非常大。
雖然目前新三板企業家數呈現快速增加的態勢,但新三板的吸引力仍不及主板、中小板與創業板。主要表現在:一是成交清淡,據和訊網7月11日統計,新三板當日平均股價3元左右,成交股數僅8萬股,成交總額28.2萬元,另據統計,截至7月2日,今年以來新三板成交筆數為319筆,成交金額約2.6億元,可見其交投並不活躍,沒有成交量和賺錢效應,難以實現吸引更多企業首選新三板,很難吸引投資者資金的集聚;二是融資功能尚未完全打開。
據統計,2012年以來,新三板掛牌公司定向發行28次,融資金額僅9億元,目前新三板尚不能與動輒融資上千億元的A股市場相提並論,融資功能不充分的市場對企業的吸引度肯定有限;三是投資門檻高,投資者的賺錢效應尚未形成,按規定參與新三板的投資者必須進行風險評估,資金門檻為300萬元,雖然交易最低股數從之前的3萬股/手,下降到1000股/手,但是由於成交量小,缺乏做市商等市場要素,參與進來的投資者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