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水處理 資訊詳情
我國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到70%左右
 污水處理 2013-01-01 10:49:54

  據中國報告大廳了解,作為污水處理的末端環節,因為行業長久以來的「重水輕泥」,導致相關政策不足,污泥處理處置相對發展滯後、技術研發力度不足。近期部分媒體的「污泥報導」,重新讓「污泥問題」引發更多關注。

  《「十二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提出到2015年,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的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達到80%,其他設市城市達到70%,縣城及重點鎮達到30%。此次《關於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意見》中提出到2015年,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到70%左右。專家認為,該目標雖略有下調,但以目前政策落實情況判斷仍然難以完成。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排水專業委員會主任楊向平楊向平介紹,中國處理1噸污水的成本平均在1元左右,若要將這部分污水產生的污泥進行無害化處置,運營成本需要再增加0.2元。這0.2元如何解決已成為行業發展的重要難題。

  楊向平表示,中國污泥處理處置市場仍處於起步階段,市場爆發尚需時日。若要完成規劃目標,解決運營成本問題,真正落實已有政策是關鍵。

  污泥產業發展兩大「絆腳石」

  據統計,當前我國的污泥處理處置設施建設嚴重滯後,安全處理率不足10%。究竟是什麼阻礙了污泥產業前行的腳步?

  國家對污泥問題的認識不斷提高,產業所需投資在整個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也並不大,但污泥問題卻遲遲未能有效緩解。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王洪臣教授認為,深究其因,主要是污泥核心政策的缺失以及技術路線的爭論。

  核心政策缺失。當前我國污泥政策多集中在技術政策或技術指南等細節性政策上,而推動行業快速發展的關鍵政策至今仍是空白。首先應明確部門責任,應有協調機制,明確各部門的責任;其次,應建立考核機制,或與已有考核機制掛鉤,明確獎懲。

  技術路線爭論。污泥處理技術路線有厭氧消化、好氧堆肥、焚燒、熱干化、石灰穩定等。目前在污泥處置方向、技術路線方面,大家的分歧比較大,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尤其在技術路線的選擇上,往往還是「陷入對單一技術路線的爭論。」在技術路線選擇上,應綜合考慮污泥泥質特徵、當地的土地資源、環境背景狀況、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因素,因地制宜的確定本地區的污泥處置方式或組合。

  目前我國出台的污泥處理處置技術的相關政策均是試行政策,需要經過真正實踐來進一步完善。任何一條標準規範都須經過實踐的檢驗,無論是厭氧消化、干化焚燒,或者其他技術,都應結合工程實例,在實際工作中逐漸完善與優化,形成單項技術的技術規範。

  污泥處置行業市場或將爆發

  雖然我國污泥的處理量還不是很高,但行業內部已基本達成了統一觀點,污泥處理處置要以減量化、穩定化、無害化為目標,最終將處理後的污泥棄置於自然環境中或進行再利用,達到長期穩定並對生態環境無不良影響消納的目標。而且各單項技術的研發創新工作、實踐工作也在廣泛開展。

  2012年我國污泥處理處置市場「熱中帶冷」;據中國報告大廳污水處理行業市場預測分析報告指出,2013年是污泥市場的蓄力之年,2014年將是污泥市場的爆發之年,未來的污泥市場,更需要考慮綜合解決方案。

  據了解到,目前中國污泥處理處置市場上,中電環保、維爾利等公司已放緩污泥市場布局,靜待利好政策落地;北控水務集團等水務運營公司,目前污泥項目多來自公司內部,外部業務有限;另有多家水務公司對污泥處理市場持觀望態度。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污水處理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