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個廬山,在媒體報導中「逛遍全部景點需要1800元」;在廬山管理局聲明中,卻只需要515元。這一奇特現象,源自一條海拔800米的分界線。
國慶「黃金周」剛過,廬山管理局在回應媒體質疑時表示,一些媒體把廬山核心景區之外許多不相干的景點門票都計算在內,才有了所謂1800元的門票。回應所附的表格顯示,「不相干的景點」多達19個,分布在九江市、彭澤縣、三疊泉等地。
這與廬山當下的管理方式有著緊密的關係。廬山管理局只管理廬山海拔800米以上的山體,而海拔800米以下則被九江的星子縣、廬山區、墾殖場等分割管理。
在門票依然占據著景點營收的重要一席之時,各方都利用各自掌握的資源進行景點開發,最終導致廬山「通票不通」,處處收錢的局面出現。
廬山三疊泉旅遊公司一位負責人介紹,他們曾經想把三疊泉景點納入到廬山大門票範圍之內,只在大門票中收20元,但是廬山管理局不同意,「廬山不願接管,我們投了錢建設,那肯定要收門票」。
但在廬山管理局的一位工作人員看來,這是小景點想和廬山「分錢」。
「目前圍繞廬山開發的景點多達十幾個,都是各自經營。如何把這些景點合理地串聯起來,打出『廬山』的品牌,是未來發展的趨勢。」江西師範大學旅遊人文學院一位專家認為,從江西新任省委書記對旅遊的重視程度,可以預見廬山旅遊的整合不會太遠。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望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筆下壯觀的廬山瀑布景色。
弔詭之處在於,李白筆下的瀑布位於廬山秀峰,但要去秀峰,遊客需要在廬山180元的大門票之外另購門票。
在通往廬山的沿路之上,不少「不到三疊泉,不算廬山客」的廣告牌迎面而來。「既然廣告都這麼寫了,那想必去了廬山一定要去三疊泉看一看。」若遊客抱著這樣的想法前往三疊泉,同樣需要另買門票。
國慶「黃金周」期間,有媒體給廬山算了一筆帳,「逛遍廬山全部景點,需要花費1792元」。新聞一出,一片譁然。
廬山管理局迅速作出反應。10月6日,廬山官方網站掛出聲明,稱一些媒體所報導的近1800元門票,實際上是把廬山核心景區外的很多不相干的景區景點門票都計算在內;廬山核心景區——廬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景區相關的景觀門票及企業收費共計515元,全部經過物價部門批准並進行了公示。
「廬山門票不是九江旅遊的通票。」廬山管理局一位工作人員表示,「1800元門票」中,幾乎把九江大部分景點都包含進來了,把這些門票都安在廬山上,顯然是在誤導。九江當地也有人表示,不應該把廬山周邊縣區的旅遊景點門票算在內,甚至還把與廬山相隔上百公里的廬山西海風景區的門票也包括在內了,這對廬山不公平。
上述工作人員表示,廬山180元大門票系自然景觀門票,景區內的「美廬別墅」和「廬山會議舊址-抗戰博物館」需另外買票,票價分別為25元和50元,如需乘坐旅遊觀光車、纜車及索道,這些費用合計260元/人,這些項目由廬山風景名勝管理局行政管轄範圍內企業經營開發。
廬山管理局雖然否認了高門票之說,稱其他景點與之毫無關係。但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遊客手持180元的廬山大門票,上山之後,乘車需要另交錢;看美廬別墅要另交錢;坐索道要另交錢;從索道下去再看景點,仍然要另交錢。遊客從山上亦能直通這些與廬山沒有關聯的景點,只不過中間多了一道收費門檻而已。
在廬山管理局公布的19個「不相干的景點」中,可以從廬山上直通的景點有三疊泉、大口瀑布、剪刀峽、石門澗等,還有不少景點在廬山的山腳下。
10月9日,相比國慶期間每日數以萬計的遊客,節後的廬山略顯冷清。從廬山北大門上山,需要購買180元的門票,上山之後,看剪刀峽景區,門票57元;坐觀光車,80元;沿路看美廬別墅和廬山會議舊址,分別要25元和50元;到含鄱口乘坐索道,票價50元。此時有導遊極力推薦遊客去大口瀑布,收門票25元;到達三疊泉時,纜車票價80元,去三疊泉需買票64元;到達石門澗時,坐索道去看景點,索道費和門票分別為50元、52元。一路下來,共花費714元。
廬山通票緣何「不通」?廬山管理局的人員似乎也很無奈,除廬山核心景區外,廬山管理局對其餘景點並無管轄權,導致這種局面的根本原因是歷史遺留的問題。
廬山管理局一位負責人表示,廬山作為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全山有12個景區、37處景點、230多個景觀,「這些景點,並不都屬於小範圍內的廬山管轄,180元門票也不可能把這麼多景點都看完」。
「廬山現行的管理體制,自1984年設立廬山管理局到現在,都是『一山多治』,分別由廬山管理局、星子縣、九江縣、廬山區等多個部門管理著。」廬山管理局上述負責人表示,所有管理廬山的地方或單位,都希望通過藉助「廬山」這個品牌開發旅遊資源,因此才出現了三疊泉、剪刀峽、碧龍潭等景區。
打著「不到三疊泉,不算廬山客」廣告的三疊泉景區,是廬山區海會鎮開發的景點,成立於1988年,是廬山、秀峰、白鹿洞書院3個傳統景點之外,圍繞廬山開發的第一個景點。
廬山三疊泉旅遊總公司黨委書記陳斌介紹,目前三疊泉年遊客量在50萬人次左右,門票收入3000萬元左右,是景區最主要的收入來源,這幾乎占到了海會鎮政府財政收入的一半。
此後,星子縣、廬山區、墾殖場等掌管著廬山資源的地方,紛紛圍繞廬山做起了旅遊文章,開發了一系列的景點,星子縣還在環廬山腳下打造了多個溫泉項目,這些項目絕大部分打著廬山旗號,甚至連百公里之外的柘林湖都改名為廬山西海。
不僅如此,為了拓展營收渠道,廬山也允許企業在景區內開展經營性活動。2009年,廬山旅遊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廬山旅遊)成立廬山旅遊觀光車有限責任公司,開始經營觀光車業務,票價為80元。
陳斌說,他們曾經和廬山管理局談過,希望把三疊泉納入到廬山的大門票之中,「我們只要從大門票中抽20元,但是他們沒有同意」。
「這是他們要和廬山分錢。」廬山管理局一位工作人員認為,廬山腳下大大小小景點數十個,要都收進來,門票幾乎要被分光。
根據當地政府部門公布的數據,這些各自獨立的景區遊客量並不大,因此大部分景區都願意併入廬山。
「廬山景區無法統一,歸結起來,還是利益在作祟。」江西師範大學旅遊人文學院上述專家認為,廬山的旅遊品牌價值巨大,要把廬山旅遊做大做強,必須有機地協調這些環廬山景點,打破傳統格局,打造出大廬山旅遊概念。
他還認為,從江西新任省委書記對旅遊的重視程度來看,廬山旅遊資源的整合值得期待。今年9月,江西省委書記強衛表示,要像抓工業化城鎮化那樣抓旅遊。
要破解「一山多治」難題,著名公共行政學專家竹立家認為,其中的關鍵是打破現有管理方式,統一廬山山體,成立新的廬山區,或者廬山市一級政府統一管理廬山。只有這樣,才可以有機地統籌協調廬山旅遊資源,打造廬山旅遊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