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導,以前的中國企業家很低調,崇尚財不外露,不喜歡自己被登上財富榜。在他們看來,人紅是非多,容易被「槍打出頭鳥」,所以他們喜歡「悶聲發大財」。
時代在變,企業家的心態也在變。有媒體人爆料,現在的部分企業家,雖然論資產可能還排不上富豪榜,但是他們卻可以通過公關買榜,將自己的名字冠以「中國第X富豪」、「XX行業第X富豪」、「XX省第X富豪」的名頭。這又是什麼道理呢?
大家可能還看不明白。但是,有人還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在很多信託產品的銷售資料上,會寫著這位「中國第X富豪」的名字。這位「中國第X富豪」出品的信託產品,會被出示給投資者、金融機構、地方政府、被欠款的職工,甚至一些民間債主。
有人會質疑,你都「中國第X富豪」了,還會差錢?
信託工作人員會回答「做企業的誰沒有暫時缺流動資金的時候啊,何況這位富豪投資布局這麼大。」見你還不放心,然後拿出一本雜誌來,說「看到沒,他身價數百億,怎麼可能還不了你的錢」?
胡潤1999年推出中國第一份財富排行榜「百富榜」。但是,胡潤在中國發布百富榜之後爭議就不斷。比如說,他與其他榜單的不一致,有不少 「企業」很像關係戶。有記者問他們是否有企業找過他們出錢上榜,胡潤是這麼回答的:「現在幾乎沒有的,五年可能有一個人,就這麼少。」
胡潤還透露,自己的團隊雖然只有10名分析師,但是數據來源比較可靠。他們都是根據公開的信息對企業進行評估的。
胡潤坦言,其實榜單誰都能做,像財富500強的榜單,就是根據對方企業的市值算出來的,沒有什麼竅門。但榜單之所以叫得響,還是因為出榜單的人影響力大導致。
萬達集團一位管理層人士表示,「我們公司曾經收到過一些類似富豪排行榜的表格,希望我們填寫相應數據,但並沒有人填寫交回,但是董事長依然上了榜,不知道是從哪裡獲得的數據?」
胡潤坦言:「評估財富是很難的。」他表示,若是富豪有控股上市公司,可以計算其上市公司股票,除了上市公司之外,其個人有何投資可以通過官方報告、協會數據或者媒體的報導獲悉,某些企業也會樂意提供一定的數據。
以珠三角「首富」許家印為例,其480億元財富中,上市公司持股占六成以上比例,以今年1月份恆大集團股票價格計算,約為370億元人民幣,而其投資包括足球、排球等運動俱樂部、藝術收藏、電影院、動漫等娛樂投資,其中足球俱樂部為20億元,排球俱樂部為5億元,還有一部分分紅。根據這些,計算出其整個的財富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