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醫療器械 資訊詳情
林毅夫:中國採取雙軌制發展弊端明顯
 雙軌制 2013-01-01 09:30:15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13日在新加坡舉行的一個論壇上說,中國已到了需要消除一些資源配置機制扭曲和深化改革的時候,而且已具備這樣做的一些前提條件。

  林毅夫當天在首屆新加坡管理大學中國論壇上說,中國仍將需要投資這個驅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因為技術革新和產業升級都需要投資。不過,投資的資源配置機制必須更加有效。

  他說,中國經濟在過去幾十年間之所以能夠取得持續高速增長,根本原因是中國可以利用自己的後發優勢,快速推進技術革新和產業升級,從而使勞動生產力快速提高。

  他說,中國連續幾十年高速發展的原因之一也在於中國採取了務實的雙軌制改革,而不是一下子去除所有資源配置扭曲的休克式改革。休克式改革的弊端之一在於會導致原來依賴扭曲機制庇護的所有企業陷入癱瘓,從而導致整個國民經濟陷入混亂。

  他說,中國採取雙軌制發展的弊端到了今天也很明顯。原來的資源配置機制下,大企業可以獲得廉價資金,而普通居民和小企業獲得資金相對困難,但他們卻是儲蓄者,一定意義上是在補貼大機構。在資本短缺時期,這為中國的發展提供了動力,但現在中國已經進入資本並不缺乏的時期,這時候仍繼續由普通居民補貼大企業則明顯扭曲。

  他認為,從經濟發展階段來看,中國的優勢已在資本密集型產業,如汽車和機械行業。中國已經具備了消除資源配置扭曲的條件,而這意味著深化改革。

  林毅夫還認為,中國2008年的人均收入水平按購買力平價計算是美國的21%。從日本和東亞四小龍等經濟體的發展經驗來看,在達到相對於美國經濟的同一水平之後仍維持了20多年的高速增長。從這一點來看,中國完全有可能在2008年之後再維持20年平均每年8%的高速增長。

  他也表示,這只是理論推算,如果要實現這樣的持續高速增長,中國需要深化改革,徹底消除一些資源配置扭曲和瓶頸,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更大作用。中國領導層清楚這一點,也在努力推進改革。

  新加坡管理大學中國論壇主要討論與中國相關的課題,包括中國經濟和社會等領域面臨的挑戰和機遇以及中國的改革前進路徑。

熱門推薦

Content not fonud



Content not found

内容未找到,麻烦您再找找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