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報告大廳了解:12月18日,第五階段車用汽油國家標準正式發布,並自發布之日起實施。從2018年1月1日起,全國範圍都將供應國Ⅴ汽油。
與國Ⅳ標準的汽油相比,新標準的硫、錳、烯烴含量均有所降低。據相關專家預測,油品升級後,目前在用車的總體排放污染物可減少10%-15%,同時,新車的氮氧化物排放量則可減少25%左右。
值得關注的是,在空氣品質治理問題上,油品升級的成本將由消費者和煉油企業共同承擔;同時,自今年9月北京公布《北京市2013―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重點任務分解》後,政府已將減排指標下放到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等更為具體的行政單位之內,並直接與主管領導的政績考核掛鉤。
2018年全國範圍使用國Ⅴ汽油
國Ⅴ汽油標準,是由全國石油產品和潤滑劑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組織專家試驗驗證,參考歐洲標準起草的。與現有國Ⅳ標準相比,其降低了硫含量、錳含量、烯烴含量的指標限值。
其中,硫含量是車用汽油中最關鍵的環保指標。為進一步提高汽車尾氣淨化系統的能力,硫含量指標限值由第四階段的50ppm降為10ppm,即每公斤硫含量不高於10毫克,降低了80%。同時考慮到錳對人體健康不利的潛在風險和對車輛排放控制系統產生的不利影響,新標準從對健康和環境負責角度,採取預防原則,將錳含量指標限值由第四階段的8mg/L降低為2mg/L,並禁止人為加入含錳添加劑。
據國家標準委測算,標準實施後,預計在用車方面每年可減排氮氧化物約30萬噸,新車5年累計可減排氮氧化物約9萬噸。
國家標準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從現在到全國範圍內供應國Ⅴ汽油,留出了4年過渡期,「一是考慮到各地環保壓力、要求和進度有所不同,二是考慮到油品生產企業技術升級、設備改造的需要。」
事實上,發改委相關人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亦表示,改革也是很多部門共同協作的結果,2013年以來的惡劣氣候的確使大氣治理箭在弦上不得不治,但是汽車行業也好,煤炭發電也好,都是造成污染的行業。每個行業在改造的過程中,都會面臨巨大的成本,同時全面的升級也需要時間。目前推出的治理方案和步驟,是綜合考慮了各個部門實際情況後的結果。
閱讀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3年汽車智能充氣機行業國內外渠道市場發展(投資)比較分析報告》
消費者將承擔部分油品升級成本
事實上,從國Ⅴ標準發布到全面實施,留出了4年的過渡期。原因是油品生產企業需要時間完成設備升級。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的煉油專家張國相表示,「新標準最關鍵的在於硫含量的降低。對油品生產企業來說,光是增加脫硫的主要設備―――加氫反應器就需較長周期,有時訂購以後,得等一年半左右才能到位。」
中國石油大學中國油氣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表示,對已完成升級改造煉廠的調查表明,煉油企業設備更新改造投入少則十幾億元,多則幾十億元。政府只能通過核算尋求相對摺中的數值,並就此在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進行分攤。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2013年9月公布的各地車用汽、柴油質量升級至第四、第五階段的價格調整標準。各地車用汽油質量升級至第四階段每噸加價290元,2018年升級至第五階段後每噸加價170元。
發展改革委此前也表示,油品質量升級加價標準是按照煉油企業消化一部分成本、消費者承擔一部分成本的原則確定的,企業約承擔三成左右成本提升。目前,北京、上海、江蘇等部分地方已先期實施相當於國Ⅴ標準汽油。汽油價格平均每升上漲約4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