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了解:國辦昨日發文強調深化種業體制改革,充分發揮市場在種業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突出以種子企業為主體,推動育種人才、技術、資源依法向企業流動,充分調動科研人員積極性。
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和生物技術迅猛發展,國際市場上農作物種業競爭異常激烈。在「十二五」規劃中,中央政府明確提出要「做大做強現代種業」。
不過,自2000年中國種業進入市場,目前尚處於初級發展階段,在品種創新能力、企業競爭能力和供種保障能力等方面相對較弱,種業發展的整體水平較已開發國家相比差距依然較大。
2010年農業部出台整頓措施之前,我國種子企業有8700多家。北京華耐種子有限公司研究所所長周義峰表示,之前中國種業企業呈現多、小、散、弱等弊端,並且進入門檻比較低。這使得種子市場亂象橫生,出現假冒偽劣、套牌侵權、無證生產等現象,直接導致行業無法整合資源。
隨後,農業部對全國 「兩雜」種子企業逐一清理整頓,2011年擴大清查範圍至全部持證種子企業。經過近3年的清理,全國種子企業由8700多家減少到目前的6900多家。
此次文件規定,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鼓勵有實力的種子企業併購轉制為企業的科研機構,確定為公益性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在2015年底前實現與其所辦的種子企業脫鉤。
欲先人一步掌握最新報告請查閱《2013-2017年中國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市場投資前景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