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父母一起住了34年,如今她說啥要搬出去住,「他們一個勁兒催我結婚,實在受不了了!」
張麗(化名)是一位媒體編導,從小學到大學都在瀋陽讀書,工作也在瀋陽,在父母身邊長大的她很孝順,與老人感情也很好,不過最近卻忙著租房子。
「我二十八九歲的時候吧,爸媽成天催我找對象,還找各種人給我介紹對象。」張麗說,「其實我也算是心比較大的,他們嘮叨我還並不怎麼在意,有些相親我也很樂意去看。」
隨著兩段短暫戀情的失敗,當年二十八九歲的張麗如今34歲了。「可能年齡越來越大了,反而更慎重了,也更敏感了,不願意再讓別人總議論我的婚姻。」張麗說。
前一段時間,因為父母總嘮叨張麗與他們吵了一架,之後父母不再直接問她了,不過新打法讓張麗更難受。
「比如看電視吧,他們只要是相親類的節目必看,還有吃飯的時候,盡說些樓下誰誰要結婚了,他們用這種無聲的方式給我施加壓力。」張麗說,「時不時他們就會衝著我長嘆一聲,每次長嘆我都感覺是往我後背上重重地錘了一下。」
「我都知道,他們是故意的,不想激怒我,但又想讓我知道他們發愁。」張麗說。
張麗告訴記者,她也理解父母的心情,但是父母的這種逼婚方式會讓她喘不過氣來,「家裡的氛圍特別不好,我不想每天回家看到他們憂鬱的眼神還有欲言又止的樣子,真的不能再住一起了!」
張麗告訴記者,房子已經租好了,近期就打算搬過去,春節後就貸款買個小房子,「我媽反對我搬,但反對也沒用,再住家裡要不就是我被逼瘋,要不就是我成天跟他們吵架,還是逃出去比較好!」
每逢佳節被催婚
父母、兒女各出招
佳節臨近,一旦子女過了法定結婚年齡還沒動靜,父母會自動切換到「逼婚模式」。
日前,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和某婚戀網聯合發布了《2013年中國人婚戀狀況調查報告》,報告顯示,「80後」是遭遇父母逼婚的主要年齡群。
兒女反逼婚攻略
防守之1:能躲就躲
多參加各種活動,減少和父母短兵相接的次數。也可以「忙於相親」的名義出來走走。
防守之2:假裝有對象
拖到必須見家長之前說吹了,以修補心中的傷痕為由還可以繼續拖一下。
防守之3:舉反面例子
可以給父母講一些因為著急結婚而鬧出家庭悲劇的案例,潛移默化地教育他們。
防守之4:沉默是金
當正面迎戰無可避免時,可以玩沉默,最終讓父母對你徹底失望。不過有些父母可能會被你的沉默激起更高的戰鬥熱情。
防守之5:找人代替
實在忍不了,就只能臨時找個人來充當對象了,這樣可以緩解一下老人的好奇心。這招的好處還在於,有可能假戲成真。
防守之6:刺激療法
面對各式逼婚,一名網友發來了「神回復」:我對象還沒離婚。許多網友表示此招肯定管用,就是殺傷力過強,怕父母受不了這個刺激。
父母逼婚六高招,招招難防
網友「前路漫漫」感嘆:「在逼婚這件事上,我們中國的父母都像經過統一培訓一樣,詭計多端不擇手段!」
《2013年中國人婚戀狀況調查報告》中顯示,父母逼婚最常用的招數分別是:不斷地言語催促、親朋群體施壓和強行安排各種相親約會。
昨日,記者對瀋陽大齡單身男女也進行了一番走訪和調查,在他們看來,咱瀋陽父母們的逼婚方式除了這三招外還有更多高招,防不勝防。
進攻之1:嘮叨大法
沒完沒了、絮絮叨叨是每個父母必備手段。採訪中,35歲的崔先生抱怨說:「但凡吃飯的時候我媽肯定說結婚的事,弄得我現在老在外面吃飯。」
進攻之2:親友攻勢
自己圈子比較窄,父母就會委託神通廣大的各路親友,讓他們給自己的孩子介紹對象。採訪中,一名28歲的女孩就說,從去年開始她幾乎每個周末都會被安排相親,有時一個星期要去相親三四次。
進攻之3:直接安排約會
只是給你介紹相親對象還算是好的。要命的是,有些父母比較強勢,自己選定好一個喜歡的目標,直接推給你,甚至雙方的父母彼此事先聯繫上了,替你們安排約會,並介紹給親友。不管你樂意不樂意,反正先把關係確定了再說。
進攻之4:比較大法
父母把你選的對象一頓埋汰,而把他們喜歡的對象往死里夸。這種比較大法說一次兩次或許沒用,但父母如果成天在耳邊不斷地重複,就相當於洗腦,最後達到他們的目的。
進攻之5:含沙射影
有些老人為了避免正面衝突,採取側面進攻的方式,總說誰家的女兒結婚了,誰家的兒子都生小孩了,用這種方式加強你對婚姻的緊迫感。
進攻之6:苦肉計
網友「柔軟花崗岩」說:「我爸媽怎麼嘮叨我都能化解,就一個我扛不住,就是他們總說怕自己哪一天沒了,看不到下一代,不放心我,每到這個時候我都覺得我太不孝了!」而30歲的陶女士則告訴記者,她的父母曾裝病來逼她回家相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