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市長唐良智近日表示稱,武漢5年內的建設計劃將花費2000億英鎊(約合人民幣2萬億元)。單單武漢一座城市在基礎設施上的支出,就與英國全國更新和改善基礎結構的支出相同,其資金和實力會使倫敦市市長鮑里斯·詹森自慚形穢。
武漢曾以2037.05億元的債務餘額,被指為「中國負債最高的城市」,當地主要投融資平台近期亦被下調信用等級。根據報告網整理的一份《對湖北省武漢市本級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調查與思考》報告,截至2012年6月30日,武漢債務餘額達2037.05億元,負債率相當於國際通行標準的1.36倍,政府2年內每天需償債1億元。
武漢市政府每天需償債1億元,而最新公布的「2013年中國城市財力50強榜單」卻顯示,武漢市2013年公共財政預算收入是978.52億元,遠遠落後於上海、北京、天津、深圳等城市,位居全國第8位。不難想見,這每天還債一個億,勢必要擠壓公共財政中民生支出的空間,短線而言,對武漢市民未必就是利好。
再說,大規模城建,最後還是由老百姓來埋單。據分析,地方政府還債主要有幾個來源,包括土地收入、國企收益、稅收以及罰款等非稅收入。賣地也好,稅收、罰款也罷,其實都得靠老百姓來掏腰包,頗有些「我請客,你埋單」的況味。
尤其是在這種「豪可敵英國」的大規模城建背後,到底有沒有、有多少「權錢交易」、「權色交易」在推杯換盞中神不知鬼不覺地進行著,我們自然無從得知。只是地方政府這麼迫不及待地「滿城挖」,在為數眾多的城建合同、形形色色的房地產投資項目背後,監督工作是否缺位,權力的運作是否被「關在籠子裡」,還是難免不讓人打個問號。
馬克思曾經說過一段很耐人尋味的話:歷史上重大事件都出現兩次,「第一次以悲劇方式出現,第二次以喜劇形式出現」。所以,當我們看到這種「豪可敵英國」的城市建設「大躍進」時,我們看到的又何嘗不是一場輕喜劇呢?
武漢市市長唐良智近日表態稱,武漢5年內的締造計劃將花費2000億英鎊(約合人民幣2萬億元)。單單武漢一座城市在基礎設備上的開支,就與英國全國更新和改善基礎規劃的開支相同,其資金和實力會使倫敦市市長鮑里斯·詹森妄自菲薄。
武漢曾以2037.05億元的債務餘額,被指為「中國負債最高的城市」,當地首要投融資途徑近期亦被下調信用等級。根據報告網獲悉的數據顯示,到2012年6月30日,武漢債務餘額達2037.05億元,負債率相當於國際通行標準的1.36倍,政府2年內每天需償債1億元。
武漢市政府每天需償債1億元,而最新發布的「2013年中國城市財力50強榜單」卻發現,武漢市2013年公共財政預算收入是978.52億元,遠遠落後於上海、北京、天津、深圳等城市,位居全國第8位。不難想像,這每天還債一個億,勢必要擠壓公共財政中民生支出的空間,短期而言,對武漢市民未必就是利好。。
再說,大規模城建,結尾仍是由老百姓來埋單。據宇博置業、報告網分析師分析,地方政府還債首要有幾個來歷,包括土地收入、國企收益、稅收以及罰款等非稅收入。賣地也罷,稅收、罰款也罷,其實都得靠老百姓來掏腰包,頗有些「我請客,你埋單」的味道。
尤其是在這種「豪可敵英國」的大規模城建層面上,終究有沒有、有多少「權錢生意」、「權色生意」在推杯換盞中神不知鬼不覺地進行著,百姓無從得知。只是地方政府這麼迫在眉睫地「滿城挖」,在為數眾多的城建合同、形形色色的房地產出資項目反面,監督工作是不是缺位,權力的運作是不是被「關在籠子裡」,仍是難免不讓人打個問號。
想了解更多建設行業相關報告請閱讀報告網的《2011-2015年中國經濟適用房建設深度評估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