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飲料 資訊詳情
紅牛等飲料被指維生素B超標 監管標準需加強
 飲料 2014-01-01 10:25:40

  2014年夏天即將來臨,很多飲料又迎來了自己的銷售旺季,很多功能性飲料主要以「提神」、「抗疲勞」、「補充能量」等等著稱,例如,我們現在熟悉的紅牛的廣告語便是「你的能量,超乎你想像」。這些飲料是否真如廣告語這般神奇,引發了人們的關注,然而,宇博智業了解到,經過監測發現,大部分產品的維生素B12含量均超過正常適宜攝入量;紅牛和東鵬飲料配方中有可能會生成微量國家二類精神藥品——安鈉咖。

  事實上,在功能性飲料中,一般添加了咖啡因、牛磺酸、賴氨酸、檸檬酸鈉、維生素B6、維生素B12等成分,其中咖啡因可以刺激中樞神經興奮,維生素B族則可以調理人體正常機能與代謝活動。

  不過,不管是咖啡因還是維生素B族,都並非補充量越多越好,特別是對於一些特殊人群,反而可能有害,使用需要科學合理。

  維生素B12超適宜攝入量

  根據中國營養學會公布的《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維生素是維持人體生命過程中所需的一類有機化學物,天然存在於食物中,人體需要量甚微。維生素各有其特殊的生理功能,既不能參與機體組成,也不能提供能量。

  維生素B12是維生素B族中的一種。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李可基告訴記者,維生素B12主要用於臨床貧血症治療,可促進紅血球的形成和再生,預防貧血,亦可作用於人體代謝及基因合成。

  在前述文獻中提示,在中國,年齡在18-50歲的人群維生素B12每日適宜攝入量為2.4微克(μg)。

  記者查閱美國、歐洲及日本的相關資料發現,這些國家對維生素B12的成人攝入推薦量同為2.4微克/天。

  在此次檢測的9款功能飲料中,有6款含有維生素B12,而根據檢測結果,有5款功能飲料中的維生素B12含量超過了2.4微克。

  李可基亦參與了《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的制定,他告訴記者,「維生素B12的使用超過適宜量也是安全的,而且維生素B12為水溶性維生素,人體攝入超過所需量時,也可代謝出去。」

  不過,廣東省中醫院藥學部副主任孫納接受記者採訪則表示,攝入過多的水溶性維生素會對人體的代謝器官造成負擔,特別是對於腫瘤患者,因為無論是肌注還是服用維生素B12都存在加速癌細胞分裂的風險。

  美國休斯敦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癌症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陶傑夫則對本刊表示,只要日常飲食規律均衡,人體所需的維生素並不需要額外的補充。

  紅牛等飲料被指含二類精神藥品

  功能飲料中的咖啡因含量也是值得消費者關心的另一個指標。檢測結果顯示,紅牛和東鵬飲料配方中有可能會生成微量國家二類精神藥品——安鈉咖。

  安鈉咖,又稱苯甲酸鈉咖啡因,是由苯甲酸鈉和咖啡因以近似1:1的比例配成的,其中咖啡因起興奮神經作用,苯甲酸鈉起助溶作用以幫助人體吸收。據宇博智業了解,長期使用,會產生耐受性,屬我國嚴格管制的精神藥品。

  究竟含此成分的飲料是否有毒?「這個已經是老生常談了,其實沒有問題。」廣東省食文化研究會會長楊冠豐稱。

  此外,宇博智業還了解到,紅牛、東鵬特飲及燕京能立方功能飲料註明添加了苯甲酸鈉,力保健則註明添加了山梨酸鉀,而樂虎、日加滿、啟力的配料表中均無標註防腐劑。

  針對含咖啡因和苯甲酸的飲料是否能喝的問題,楊冠豐表示,道理很簡單,劑量決定其安全性與毒性。咖啡因對中樞神經系統的確有輕微的刺激作用,研究發現當一個人十分疲勞時,適量的咖啡因有助於提高他的反應能力,這是含咖啡因飲料吸引人的地方。

  蔣卓勤中山大學食品營養專家告訴記者,苯甲酸鈉和山梨酸鉀都是一種防腐劑,一般情況下都是聯合使用的。有業內人士稱,按照國家食品添加劑的標準,在限值範圍內添加,山梨酸鉀的安全性要高於苯甲酸鈉。另有華南理工大學食品添加劑應用研究方面的教授向記者稱,在功能型飲料的配方中,山梨酸鉀可以代替苯甲酸鈉,作為防腐劑使用。

  為何苯甲酸鈉在爭議中一直被飲料企業廣泛使用,這背後無疑存在成本考量。根據廣州博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的說法,山梨酸鉀為3.8萬元/噸,苯甲酸鈉價格為1.2萬元/噸。

  高端能力飲料市場前景打好 但監管標準需加強

  根據中國功能飲料行業市場調查與投資戰略分析報告了解到,中國飲料工業協會數據顯示,近五年來飲料業產值年均增長近20%,其中處於市場高端的能量飲料成為最近兩年飲品行業競相搶占的市場。據業內人士預估,隨著中國市場的打開,未來5年能量飲料市場將有1000億元的市場空間。

  「但由於缺乏有效的行業監測標準,在功能性飲料的准入門檻、成分含量等方面都存在空白。」北京營養師協會理事、著名營養師熊苗向媒體表示,至少功能飲料並不適合所有年齡段的人。如正處於成長期的小孩、高血壓、胃病、肝病患者及孕婦就不宜飲用含咖啡因的飲料。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飲料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