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宏觀經濟 資訊詳情
我國自貿區首個國家館開館成自貿平台建設重要舉措
 自貿區 2014-01-01 10:52:28

  據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了解,為了落實自貿試驗區「允許在特定區域設立保稅展示交易平台」的創新功能,除澳大利亞館外,智利、泰國、紐西蘭、俄羅斯等國家館也將在年內陸續開館,自貿試驗區內所試點打造的專業貿易平台「升級版」將逐步推開。

  9個月前,澳大利亞尤里卡(EUREKA)國際集團執行長斯圖爾特·帕蒂森從朋友那兒聽說,澳大利亞ACIM集團(澳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與外高橋集團直屬外高橋國際貿易營運中心有限公司正在上海自貿區籌建一個國家館項目。嗅覺敏銳的他覺得「機會來了!」

  中國報告大廳、宇博智業市場研究員表示,2013年11月,上海自貿區澳大利亞國家館項目正式啟動。斯圖爾特·帕蒂森第一時間與澳大利亞ACIM集團負責人取得聯繫,表示願意入駐國家館。短短几個月,與斯圖爾特·帕蒂森一樣反應熱烈的澳大利亞企業超過了30家。他們的想法很單純:「自貿區內的國家館無疑是最佳的商品展示貿易平台,可以幫助企業快速、高效地進入中國市場。」

  2014年5月30日,上海自貿區富特西三路國際酒類展示交易中心外,鑼鼓喧天。上海自貿區首個國家館——澳大利亞國家館正式開館。當記者在人群中遇到斯圖爾特·帕蒂森時,他難掩興奮地說:「比起自己在中國建立銷售渠道,進駐國家館要快捷、省事很多。」

  首個國家館開館

我國自貿區首個國家館開館成自貿平台建設重要舉措

  白色帆板的天幕,色彩斑斕的彩蛋,上海自貿區首個國家館到處充滿著澳洲風情。來自澳大利亞的綠色食品、農牧產品、皮毛製品、日用品、保健品、葡萄酒都被打上了國家館的記號。以薩利摩根和黛比斯科特為代表的澳洲土著藝術作品給整個展館增添了濃厚的異域情調。

  上海自貿區澳大利亞國家館館長婁安利告訴記者:「國家館通過展示和銷售原產於澳大利亞的產品,豐富中國消費者的生活方式。與此同時,國家館項目將進一步推動中國與澳大利亞的投資和貿易交往。」

  「作為自貿區建設的重要舉措,國家館項目將搭建起各國商品的展示、貿易平台,為消費者提供優質、有價的商品,也為企業提供貿易和投資的便利化渠道。」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副主任簡大年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

  中國和澳大利亞之間互補性非常強。數據顯示:到澳大利亞旅遊的100人中11個來自中國,到澳大利亞留學的100人中超過25個來自中國。隨著中國與澳大利亞自由貿易協定談判漸入佳境,兩國經貿往來與日俱增。自2012年開始,中國已經成為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夥伴。

  作為澳大利亞生產廠商代表,斯圖爾特·帕蒂森道出了大多數澳大利亞企業入駐國家館的真實想法。他向記者透露,「註冊上海自貿區和全國銷售網絡是我們最看中的資源。」

  「近年來,中國市場變得越來越重要,我們希望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斯圖爾特·帕蒂森經營的澳大利亞尤里卡國際集團將澳大利亞生產的綠色食品、農牧產品、葡萄酒等產品出口到中國,他坦言,「依靠國家館打通在中國的銷售渠道,可以幫助我們降低20%-25%的渠道成本。」

  記者了解到,為快速、高效地推進澳大利亞產品和服務進軍中國市場,澳大利亞國家館藉助自貿區的貿易便利和高效監管,與中澳兩國政府有實力的企業、團體緊密合作逐步建立覆蓋線上線下、批發零售等渠道的立體交叉式銷售網絡,並採用先進技術手段保證由國家館平台走出去的產品與服務的真實性,以最大限度保護中澳兩國商家和消費者的利益。

  用婁安利的話說:「國家館可以幫助澳大利亞企業搭建一張覆蓋線上線下、批發零售的全國性銷售網絡。也就是說,我們直接從廠家直接帶到自貿區,進入我們的銷售體系,包括網上商城、直營店等。」

  「除此之外,每件商品都印有二維碼和刮擦碼,可以追溯商品的生產地、出口日期、進口日期等信息。」婁安利告訴記者,「國家館縮短了澳大利亞產品到達中國消費者的距離,我們沒有一級代理、二級代理、三級分銷,商品的價格比自貿區外便宜三成左右。」

  在積極推進澳大利亞產品和服務落戶中國的同時,記者在現場採訪時注意到,澳大利亞國家館還致力於幫助中國投資者在澳大利亞尋找機會。澳大利亞各州和地區政府的簡介和招商信息在國家館內都可以找到。

  「與此同時,澳大利亞國家館還可以為潛在投資者提供全面服務,包括背景調查、項目評估和融資服務等。」婁安利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作為綜合性平台,國家館提供的不僅是實物展示,還有服務貿易展示。

  記者在參觀中發現,在展館最東側有8個服務貿易展台,包括雙邊投資、房地產、金融服務、法律諮詢旅遊、教育、養老等企業代表正在向參觀者介紹相關信息。

  南石國際是澳大利亞的一家移民和投資企業,公司創始人Weiran Wang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們主要為有意投資澳大利亞或移民澳大利亞的中國客戶提供諮詢服務。雖然中國有不少類似的中介機構,但我們的服務更直接、便捷,可以簡化中間程序。」

  「雖然我們已經獲得了澳大利亞政府頒布的經營許可執照,但在中國從事移民和投資,還需要獲得中國政府的許可。」Weiran Wang透露,「我們並沒有獲得許可。上海自貿區國家館為我們開展相關業務提供了便利,不需要另外註冊公司。」

  和南石國際一樣,豪力律師事務所在澳大利亞頗具規模,希望在中國打開局面。事務所市場營銷負責人趙宇菲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上海自貿區雖然已經引入了很多實體貿易和服務企業,但在法律諮詢服務領域仍不夠豐富。我們看到了巨大的市場潛力,尤其是,一些入駐上海自貿區的企業對投資澳大利亞表現出了濃厚興趣,給我們提供了極佳的展業機會。」

  「一些企業在投資澳大利亞的過程中,不可避免會遇到勞務輸出、資產重組、併購等問題,我們可以提供有針對性的法律服務。」不過,趙宇菲坦言,「目前,上海自貿區在文化和服務領域的先行先試政策不是特別明確,需要進一步等待細則出台。」

  國際貿易平台搭建

  「除了澳大利亞國家館,智利、泰國、紐西蘭、俄羅斯等國家館也將在年內陸續開館。」在簡大年看來,「國家館項目是自貿區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旨在通過搭建各國商品展示貿易平台,增進中國與各國在經濟、文化、教育領域的交流合作。」

  據中國報告大廳、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的2011-2015年中國金融行業市場評估及發展可行性研究報告了解到,建成後的國家館平台,一方面可以促進所屬國的優質產品進入中國市場,拉動消費,同時還可以為國外客戶提供專業培訓、產品發布、貿易洽談、進口代理、物流配送、商務諮詢等多項配套服務。

  之所以能實現上述目標,正是基於上海自貿區保稅貨物展示交易功能以及外匯政策的先行先試,支撐著國家館項目的運作。簡大年告訴記者,「事實上,國家館項目在外高橋十大專業貿易平台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上海自貿區貿易服務功能,為上海建設四個中心、投資貿易開放奠定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自貿區國際貿易平台搭建正在逐步推進。日前,「森蘭商都」打造的高端進口商品保稅展示交易平台率先啟動,和傳統商業形態不同,「森蘭·外高橋」主打的商業模式是一種全新的嘗試,主要依循自貿區功能政策為其量身定做的「前店後庫模式」及「保稅展示交易平台」,最大限度實現項目與港口之間的對接。

  一般而言,進口商品進入中國市場,可分為進境、入庫、分撥出區、保稅展銷四個環節。在進境前先進行預歸類及價格審核,完成海關進境備案申報工作;然後進入保稅區指定的分撥倉庫,在此完成預檢驗、報關、安檢、查驗等流程;隨即進入保稅展示交易平台,在電子圍網的監控下,進入森蘭商都進行展銷,銷售完成後再向海關集中進行報關完稅。

  位於森蘭·外高橋的「森蘭商都」乍看與普通商場並無差別,可不起眼的一角,卻「藏」著一間特殊的「海關監管辦公室」——消費者看中商鋪里一件貼有綠色標籤的針織衫,刷卡支付貨款1362元後,聯網對接海關、稅務、商檢的後台系統立即會計算分離出稅款134.59元,直接打入銀行的監控帳戶中。

  所謂「前店後庫」模式,「前店」指森蘭商都,「後庫」就是自貿區里保稅倉庫。由於在森蘭商都這個保稅商品展示交易平台上,引入了「分批出區、集中報關」的功能,這裡展示的進口商品處於保稅狀態,只有銷售時才完稅。要是在3個月內商品沒有出售,還能返回保稅區,繼續進行保稅倉儲和轉運。

  這樣一套全新的商業模式,自然離不開監管的創新突破。據外高橋保稅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海松介紹,結合保稅區的產業特點與市場需求,保稅展示交易平台集「統一監管、統一系統、統一納稅」於一體,從「物理圍網」升級為「電子圍網」,「海關專用監管系統與倉庫管理系統、商場管理系統完成了整合對接,可以實時監管進口消費品的流向。而一旦實現銷售,通過銀行清分平台,貨款進入商家帳戶,稅款進入商業運營帳戶,確保稅款及時到帳。」

  「上海自貿區的輻射效應正悄然顯現。」在上海海關日前舉行的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記者了解到,未來在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洋山保稅港區的周邊,乃至浦東臨港區域等地,有望建立更多特定區域保稅展示交易平台。

  「過去在保稅區從事國際貿易的商家以批發為主,現在的新商業模式從國際貿易向商業零售的跨界,推動了國際貿易全產業鏈的延伸。」婁安利告訴記者,目前,澳大利亞國家館內的零售區域以體驗消費為主,未來大部分進口商品將通過進口商品直銷中心面向廣大消費者。「藉助自貿區的貿易便利和高效管理,各個國家館還將逐步建立覆蓋線上線下、批發零售等渠道的立體交叉式銷售網絡,同時在華東、華南、華北等地建立二級館。」

熱門推薦

自貿區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