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保險 資訊詳情
我國現成為世界第二大農業保險市場
 農業保險 2014-01-01 14:03:57

  財政部近日發布消息,2013年中央財政撥付農業保險保費補貼資金126.88億元,是2007年的6倍,帶動全國農業保險實現保費收入306.7億元,為2.14億戶次投保農戶提供風險保障1.39萬億元,為3367萬戶次農戶提供保險賠款208.6億元,我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亞洲第一的農業保險市場。

農業保險

  中央財政保費補貼範圍已由最初試點的6省(區)擴大到全國,補貼品種由最初的5個種植業品種,擴大至15個品種,基本覆蓋了主要的大宗農產品,各級財政合計保費補貼比例平均達到75%至80%,較試點初期大幅提高。

  農業部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司長張紅宇曾對記者說,農業金融保險有突破性進展,但與農民需求還有距離。美國聯邦政府提供的保險覆蓋農產品品種200個左右。中國現在從中央政府來講只有15個品種,加上地方對蔬菜,比如說北京、上海對蔬菜,涉及農業,加上這些品種應該說不少,但是保額太低。一定程度上就是保成本。

  「水稻保額16元一畝,已參保農戶受災每畝全賠有300多元。國家、省、市縣三級財政單位補貼75%保額,農戶只需繳納保費4元。」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某支公司三農營銷服務部經理古根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他所在的南方一個種植大縣,農戶參保率也不是很高,即使保額金額多。

  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0-2013年中國農業保險動態分析與前景預測研究報告》了解,農業保險既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同時也存在一些挑戰。一次大災、巨災就有可能吞噬農戶一年的收成,同時也可能吞噬農險公司所有準備金和資本金,嚴重影響公司的財務穩定,這是農業保險亟須破解的難題以及農業保險業不可迴避的挑戰。


  張紅宇認為,保險跟金融面臨的問題是一樣的,保險公司承保以後,成本是否收得回來,出現了巨災的情況下成本怎麼分攤都是大問題。

  據了解,面對農業巨災這一挑戰,相關政府部門已制定相應的政策主動破局。上海市農委、市財政局、市金融辦和上海保監局聯合發布《農業保險大災(巨災)風險分散機制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明確規定農險賠付率超過90%為大災,超過150%為巨災。

  根據《辦法》,在公曆年度內有關政策性農業保險業務賠付率在90%以下的損失部分,由農業保險機構自行承擔;賠付率在90%~150%的損失部分,由農業保險機構通過購買相關再保險的方式分散風險;賠付率超過150%以上的損失部分,由農業保險機構使用對應區間的再保險賠款攤回部分和農業保險大災風險準備金承擔;如仍不能彌補其損失,差額部分由市、區縣財政通過一事一議方式予以安排解決。

  上海保監局表示,該《辦法》涵蓋颱風、特大暴雨及重大病蟲害等不可抗災害,明確機制分層框架,鼓勵農險機構購買商業再保險,並給予再保險保費補貼;按照政策性農險保費以及農險業務利潤提取大災風險準備金;財政補貼由「補機構」轉變為「補業務」。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農業保險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