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市一家商場的內衣櫃檯,記者看到,各種名目質地的保暖內衣五花八門,尤其是姓「卡」的內衣特別多。記者細數了一下,不同名稱的沾著「卡」名的內衣竟然有八九種之多,什麼「萊卡」、「炭卡」、「熱力卡」、「塞維卡」——讓人著實有點應接不暇。「這些內衣我也說不出有什麼區別,反正今年一下子叫『卡』的內衣特別多。」對於記者的納悶,商場服務員坦言,自己同樣經常被詢問,而這些內衣之間的區別,他們具體也回答不上來,只好模糊地稱所謂「卡」元素是指新型的保暖纖維。記者翻開一品牌含「卡」內衣,說明上宣稱其貼身超暖,零下35℃照樣過冬。
「其實內衣的特性說白了就是貼身舒適,厚一點自然就保暖,所謂的新材料多數都是銷售噱頭。」南京市消費者協會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一到冬天所謂的功能性保暖內衣就會突然冒了出來,而沾「卡」內衣的出現,說白了就是為了製造銷售噱頭,讓消費者感覺是高科技的新玩意兒,不僅價格能賣上去而且還能賺人眼球。
這「卡」那「卡」,到底有多少高科技的成分?「事實上沒有什麼神秘色彩,只不過是保暖內衣的又一種概念炒作而已」,這位人士表示,由於最近諮詢的消費者很多,因此他們還特地諮詢了當地的權威部門,根據質檢專家介紹,目前遍布商場的「卡」式內衣所謂的新奇材料,根本沒有那麼玄乎。「暖力卡」、「熱力卡」主要材料就是腈綸;而「塞維卡」實際上就是聚酯;「魔卡」說白了就是具有彈性的氨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