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這張卡,我們再也不用擔心自己的工資被剋扣,不用擔心拿不到工錢,不用擔心錢放在宿舍丟失了。」5月26日,來自湖北的工人張為民從中建一局公司領導手裡接到了北京市建築業農民工暖心卡(實名制)後,欣喜地說。
可別小看了這張卡。首先,這張實名制卡就好像是一張工資卡,並配發一個郵政儲蓄活期存摺,勞務分包企業按著相關規定,必須將農民工的工資通過郵政儲蓄所存入個人帳戶,農民工持卡就可在ATM機上支取現金、查詢餘額等業務,這樣既方便又可以妥善保管自己的工資,防止現金丟失;其次,實名制卡有異地通存通取功能,農民工可以在遍布全國城鄉的3.6萬個郵政儲蓄網點,方便、快捷、安全地支取現金。避免了返鄉攜帶現金被盜和丟失的風險。你說這張卡暖心不?
這款暖心卡是由北京市郵儲銀行提供的,而這只是中國郵儲銀行利用自身優勢,積極拓展金融業務的一個縮影。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既是存款規模在我國銀行業排行「老五」的金融航母,又是成立剛三個多月的中國銀行業的「新人」。「目前,郵政儲蓄已擁有儲蓄營業網點3.6萬個,匯兌營業網點4.5萬個,國際匯款營業網點2萬個。其中有近60%的儲蓄網點和近70%的匯兌網點分布在農村地區。圍繞這些優勢,心裡牢記『優質服務』四個字,我們就可以做很多事情,把我們的網點優勢變成我們的競爭優勢。」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總經理、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董事長劉安東說。
「幫我實現養魚夢」
「郵儲行小額質押貸款幫我實現了養魚夢……」6月14日,在湖北省松滋市劉家場郵政支局的營業室里,一個叫龐友芳的用戶很激動地說道。這名用戶來自松滋市陳店鎮五溪堤村7組。多年來,她一直想自己承包一個魚塘,由於家裡要供孩子上學,其他開支也挺大,一直湊不齊承包魚塘的費用。婆婆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把自己在郵政儲蓄存的1.5萬元定期存單交給龐友芳。她心裡百感交集,但想到用的是婆婆一輩子積攢的養老錢,還是謝絕了婆婆的好意。
當她在電視上看到郵儲銀行的定期存單能夠質押進行貸款的消息後,便欣喜地和婆婆商量。第二天,她和婆婆帶著1.5萬元的存單,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來到了劉家場郵政支局,沒想到在支局營業人員的指引下,很快就填好了申請表。營業員告知龐友芳下午2點前來領取貸款。
龐友芳說:「像我這樣需要貸款的農民還有很多。跟其他銀行相比,郵儲行貸款利率還低一點,真是又快又好,以後要貸款就找郵儲銀行。」
郵政儲蓄銀行開辦小額質押貸款業務始於去年。該業務一推出,很快受到了農民朋友的歡迎。如今,全國絕大多數地方的郵政儲蓄機構都已開辦了此項業務。
「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提出,要增強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為『三農』服務的功能。郵儲行必須把服務『三農』作為主陣地,積極完善條件,抓緊開辦針對農戶的小額信貸、微小企業貸款等業務,探索產業基金投資模式,在服務形式和服務質量上狠下功夫,全方位地向『三農』提供資金支持。」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行長陶禮明說。
「向下看」有大作為
農村合作醫療是社會醫療保險在農村的有效補充,深受廣大農民的歡迎。如今,在京郊懷柔地區,農民參保率接近100%,參保人數達到14.5萬人,每月需發放合作醫療報銷款額達到1200萬元。但因為人數多、款項零碎,合作醫療報銷款如何及時發放到農民手中成為一個難題。
為此,懷柔郵儲行根據不同農戶需求推出郵儲(存摺、綠卡)、匯款和送款到戶三種服務方式。半山區和山區的報銷戶,所在鄉鎮設有郵儲網點的採取儲蓄髮放形式;沒有郵儲網點的,以鄉鎮郵政所為中心,為居住在半徑10公里以上的,或家中確有困難的農民上門送款。從報銷款撥付郵局到以郵儲活期存款、匯款和發放現金三種方式發放農戶手中,平均只需三天。而在以前,僅報銷款從區合作醫療辦到鄉鎮社保所這一個環節就需要一個多星期。此外,郵儲存摺還可以在全區452個郵儲聯網網點通存通取,村民到城裡大醫院看病,可以直接使用綠卡刷卡付款。
「一些大銀行盲目追求大客戶和優質客戶的做法是一個誤區。實際上,一些小客戶、小額貸款,儘管獲利不多,但也有盈利空間」。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曾劍秋說。
曾劍秋告訴記者,相對於其他金融機構來說,郵儲銀行在人員、產品、服務和硬體設施方面都還有所欠缺,但郵儲銀行網點多,機構遍布全國,市場需求大。由於目前大量中小城鎮和農村還面臨缺乏資金的局面,郵儲銀行只要樹立為基層服務的戰略思想和完整的戰略規劃,不要一味「向上看」,「向下看」同樣能大有作為,能找到很多盈利途徑和盈利方式。
努力補上人才「短板」
「郵政是最傳統的服務行業,成立不久的郵政儲蓄銀行在提高服務質量、開拓服務領域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應該看到,多年的壟斷經營給這個行業養成的不良習氣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與其他商業銀行相比,其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還有待提高。」曾劍秋說。
記者到北京市朝陽區朝陽路上的幾家郵政儲蓄所採訪,有兩個感覺最明顯:一是這裡的辦公設備、工作環境等硬體與其他商業銀行差距著實不小;二是平均每筆業務的辦結時間比其他商業銀行要長許多,加上窗口少,排長隊的現象比較突出。
曾劍秋說:「金融企業要打好服務牌,必須有充足的人才保障。對於郵儲銀行來說,人才缺失的問題尤其突出。郵儲從業人員管理能力弱和審貸經驗不足的問題亟待解決。」
據統計,截至2003年,郵政儲蓄系統從業人員達到20多萬人,而其中70%是大專以下學歷。熟悉金融業務的人員更是少之又少,對於轉型後的銀行貸款等業務還不太熟悉,畢竟以前的郵政儲蓄網點從業人員只儲不貸。這也成為郵儲銀行持續發展的一塊「短板」。
有關專家認為,郵儲銀行人才問題的解決必須雙管齊下。一方面從外部引進,尤其對一些重要的關鍵崗位,這種方式成本高,但見效快;另一方面,通過各種業務培訓以及利用遠程教育、電視等現代化培訓手段,提高現有人員的業務水平,並力爭制度化、日常化。眼下,隨著農村信用社的清理整頓和部分國有銀行的網點撤併,商業銀行和農信社分流了不少工作人員,這為充實郵儲隊伍提供了機遇。(原國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