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正成為老百姓的消費時尚和健康生活習慣,而進口葡萄酒因質量更有保障、價格更加親民而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消費者對進口葡萄酒的消費信心日益增長。2015年我國進口葡萄酒的總量和進口額分別達到5.54億升和20.31億美元,與此同時,進口均價卻同比下降7.3%,僅為3.67美元/升。
繼影星趙薇在法國波爾多收購夢洛酒莊後,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也於今年2月底在波爾多右岸購買了薩爾斯城堡酒莊,據傳他已有擴建酒莊酒窖成博物館的設想。
馬雲此舉更像一個標誌,意味著進口葡萄酒已成為財富的新風口。「2015年創造進口額歷史新高后,今年1月瓶裝和散裝酒繼續量額齊增。」3月9日,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酒類進出口商分會秘書長王旭偉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說。而他從多家葡萄酒進口商處了解到,尤其是中低端價位的進口葡萄酒,不少大經銷商已經賣斷貨。
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了解,越來越多的白酒生產企業開始發力進口葡萄酒,繼貴州茅台收購法國海馬酒莊、洋河股份進軍智利葡萄酒、青青稞酒收購美國納帕河谷酒莊之後,去年,山東景芝酒業、今世緣、老白乾酒業等紛紛成立葡萄酒事業部,要麼做進口葡萄酒生意,要麼有意併購酒莊。
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引用海關數據顯示,去年包括葡萄汽酒、瓶裝酒和散裝酒,我國進口葡萄酒5.5億升,同比增長45%;進口額達到破紀錄的20.4億美元,同比增長34%。而在2013年和2014年,葡萄酒的進口額同比均為負增長。更多最新葡萄酒行業市場分析信息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6-2021年中國葡萄酒產業運行態勢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進入今年1月,進口酒類市場依然非常活躍,啤酒、葡萄酒均持續增長,尤其是葡萄酒進口額同比增長為57%、進口量同比增長36%,創下歷史記錄。
東吳證券食品飲料分析師張藝指出,2015年,葡萄酒市場逐步復甦,特別是進口葡萄酒迅猛增長,已然成為酒業的又一個風口。其根本原因在於葡萄酒價格大幅下調、價值回歸,以前主要是來自波爾多的高端奢侈葡萄酒市場,現在是入門級的市場。葡萄酒開始走入「親民時代」,大眾消費成為主流。當然年輕一代消費者對葡萄酒的追捧,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葡萄酒商業觀察專欄作家文劍指出,在廣大的內地二三線城市,100元以下的葡萄酒成為銷量主流和酒商主推產品。
「低價酒還是市場主流,變的是大家通過技術力量實現物流、資金流和產品流的有效配置,不斷縮短經銷環節。」寧波保稅區食全酒美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CEO王淵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說,這也是終端市場價格越來越親民的一大原因。他舉例說,該公司春節前推出兩款產品,法國VCE酒14元/瓶、VDF酒16元/瓶,30箱起免費送到經銷商倉庫。結果一個月銷售了近30萬瓶。他介紹,由於採取了網際網路平台預售,海外拼櫃和港口直發等模式,避免了二次運輸和多層分銷,不僅費用降低,經銷商供貨價降低,而且提高利潤。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注意到,進口葡萄酒的新一輪增長,國別分化明顯。瓶裝酒方面,法國、澳大利亞繼續領跑,進一步向高端發展;而更多進口量原本很小的國家表現為爆發式增長。
數據顯示,1月,法國和澳大利亞的進口均價同比大幅攀升,分別同比增長27%和31%,為5.39美元/升和 7.78美元/升,均價大幅超過其他進口國。對此,3月9日,法國大酒窖旗下法國榮耀、杜珂公爵葡萄酒中國區運營商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說,作為法國第二大葡萄酒生產企業,去年法國大酒窖在中國的原瓶銷售量達3000多萬瓶,同比增長了30%。法國原瓶進口酒的平均單價上漲,主要是品牌酒進口增多,OEM產品減少所致。
「澳大利亞葡萄酒去年在中國的爆發力最大!」中國酒類流通協會進口酒市場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席康在電話里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說,去年,澳大利亞瓶裝葡萄酒進口量為5600萬千升,同比增長了56%,實現了4.3億美元的進口額,同比增長78%,在華增長速度超過法國葡萄酒。
「匯率下調和兩次降關稅是澳洲酒大量進入中國的主要原因。」席康說。天鵝釀酒集團董事長李衛則認為,澳洲酒進入中國的品牌不足百個,所以進口單價比法國酒一直高出很多。
國別分化還表現在一些葡萄酒進口較小的國家增長迅猛,如喬治亞、保加利亞等後起之秀增速越來越快。海關數據顯示,今年1月,摩爾多瓦的葡萄酒進口量和進口額分別以5倍和4倍的速度增長;去年,南非葡萄酒進口的同比增長速度為80%,居所有進口國之首。「小眾酒和精品酒擁有自己的固定圈層客戶,這表明進口葡萄酒的多樣化趨勢越來越明顯。」王淵說。
文劍認為,進口葡萄酒增長加速還緣於進口商數量和結構的變化。近兩年,大量新的進口商加入到該行業,成都舉行全國春季糖酒會,葡萄酒會館比以前擴大了兩倍多。進口商以前以外資和民營企業為主,近年國有大型企業比如兵器工業集團、中航集團紛紛介入。中糧集團去年進口葡萄酒業務增速高於行業增速兩倍。
而進入葡萄酒業以白酒軍團尤為突出。
「我們是去年4、5月和中糧集團達成戰略合作的。」3月9日,山東景芝酒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來安貴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說,去年進口葡萄酒復甦跡象讓公司開始布局葡萄酒,作為白酒主業以外的補充。
沒有葡萄酒銷售經驗的景芝酒業找到中糧集團。「有央企品牌背書,有進口葡萄酒上游的資源,帳期可以先貨後款。」來安貴表示。中糧集團看中的,恰好是白酒生產企業原有的銷售渠道。
成立了雙方合資、由景芝酒業控股的葡萄酒子公司後,景芝酒業選擇了兩條路徑做進口葡萄酒。一是自己註冊商標,由和中糧合作的國外上游葡萄酒廠家生產,原瓶進口葡萄酒;二是直接銷售中糧集團進口的葡萄酒。
「合作半年多,公司葡萄酒的收入已近千萬元。今年的銷售目標是3000萬元。」來安貴說,雖然和公司白酒年銷售收入20多億元無法相比,但景芝酒業已將葡萄酒作為長期戰略方向著力培養。
事實上,通過OEM方式進軍葡萄酒的還有洋河股份。2011 年,洋河股份開始定製生產智利葡萄酒「星得斯」。去年上半年,藉助白酒渠道,洋河股份實現了近3 億元的葡萄酒銷售收入,該品牌成為智利葡萄酒在中國單一銷售最大的品牌。
有的白酒生產企業選擇投資酒莊。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了解,茅台集團在2013年投資收購了波爾多中級莊海馬莊,青青稞酒在美國納帕河谷收購了兩家酒莊,剛實施了員工持股計劃的老白乾酒業也躍躍欲試,有意在美國投資酒莊。今世緣酒業則成立了專門的葡萄酒部門,從事技術和投資方面的研究。
來安貴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景芝酒業和中糧集團合資成立的公司也可能在現有的上遊資源里,投資酒莊。
白酒軍團集體涉「紅」,和近年來年輕消費者崛起、白酒消費面臨多酒種選擇以及白酒行業產能嚴重過剩有關。自2012年後,白酒行業回歸個位數增長。國家統計局數據表明,2014年,全國白酒產量為1257萬噸,同比增長2.52%,產大於銷。去年,白酒產量有增無減,據中商情報網顯示,全國白酒折65度商品量為1312.8萬噸。
據業內人士分析,白酒行業里的部分經銷商已提前介入葡萄酒生意,尤其是商超、團購渠道的經銷商,但在零售終端,白酒經銷商優勢並不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