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綜合 資訊詳情
一線城市房價漲幅擴大 土地市場高燒不退
 城市 2016-01-01 10:38:58

  邁入年中階段,我國房地產市場再次呈現新的變化苗頭。昨日,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一線城市新房、二手房價格環比漲幅都較5月有所擴大,重點二線城市漲幅依然領跑全國維持較高水平,這些城市與大多數二三線城市間的分化進一步加大。具體的一線城市房價漲幅詳情,一起看下下文吧。

一線城市房價漲幅擴大 土地市場高燒不退

  一線城市房價漲幅擴大

  儘管整體漲勢繼續放緩,但6月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漲幅卻出現了觸底回升,其中北京、上海、深圳新房價格環比漲幅均超過2%,廣州則同比上漲1.8%。此前,由於調控加碼,一線城市樓市成交量遭受直接衝擊,除深圳因土地資源極度匱乏新房、二手房價格保持快速上漲之外,京、滬、穗市場均有所降溫。

  與此同時,6月二三線城市房價環比漲幅持續收窄,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部分二線重點城市樓市依舊火熱,合肥、廈門、南京房價環比漲幅均超過4%,天津也上漲了2.3%。

  「3月底以來,上海、深圳出台更嚴限購政策,北京實施局部更嚴限購措施,政策主導之下,全國房價整體漲幅已經開始收窄」,偉業我愛我家副總裁胡景暉向北京商報記者分析,不過受新房豪宅化、高端化的影響,一線城市的房價依然存在結構性拉升。更有業內人士坦言,儘管調控收緊後一線城市房價上漲步伐略放緩,但面臨強勁市場需求拉動,短期內房價上行勢頭無法被抑制,密集出台的政策也只能力保區域樓市保持相對穩定或溫和上漲。

  而鏈家研究院院長楊現領指出,一線城市可供應土地日益減少,拿地成本的持續加重推高了新房房價,而存量房流通不充分的現狀也導致市場上二手房供需矛盾再度加深,「供需長期失衡的狀態下遭遇去年開始實施的寬鬆貨幣政策,房價上漲難以避免」。

  土地市場高燒不退

  「一線城市6月新房、二手房價格重現漲幅環比擴大的主要原因就是5月下旬這些城市開始出現土地高價成交潮。」北京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直言,6月,一線及部分重點二線城市平均樓面價均創下歷史新高,合肥、天津等地還在6月創下當地樓面價最高紀錄。

  此前,有統計機構發布數據顯示,6月全國土地交易市場中,符合單宗土地成交總額超過5億元且溢價率超過40%,或者出現當地罕見高成交價等條件的高價地塊多達73宗,其中上海、合肥、天津等地出現這類地塊的頻率相對更密集,北京、深圳也身處成交高熱市場之列。舉例來說,上個月葛洲壩曾豪擲24.36億元拿下合肥省府板塊BH2016-08、09號地塊,樓面價創下2.2萬元/平方米的當地最高紀錄。張大偉分析稱,北京、上海出讓的多宗涉住宅性質用地,雖然都提出了「7090」這樣嚴苛的要求,但該政策似乎並沒有對地價上漲形成太有效的抑制,房價競爭愈發激烈,尤其是北京平均樓面價已高達3萬-4萬元/平方米的情況下,未來新房項目豪宅化趨勢難以避免,房企運營難度也越來越大。

  對於後市,有部分分析人士認為,一線城市由於供需矛盾集中且短期內難以得到緩解,因此高熱狀態還將繼續,高價地頻出的狀態暫時不會明顯改變,但重點二線城市拿地需求充分釋放後,後市可能會有所趨穩。

  城市間房價分化恐加劇

  無論房價漲幅擴大或收窄、領跑城市如何更迭,一線、二線熱門城市與三四線城市房價的嚴重分化,始終是我國房地產市場高懸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最新報告顯示,根據重點城市可售面積及出清周期數據,一線城市及二線熱點城市樓市平均去化時間已經降到8.5個月以內,而多數三四線城市去化時間仍超過15個月,湛江、運城、江陰等城市短期庫存去化時間甚至在20個月以上。受此直接影響,一二線重點城市樓市火熱不減,三四線城市房價卻一路探底。

  為打破這一困境,今年以來相關部門主打分城施策牌,限購、去庫存多箭齊發,但效果並不盡如人意。胡景暉直言,從實際情況看,此前一系列普惠性質的稅收、貨幣政策不僅沒有發揮預期的樓市調控作用,反而適得其反,導致了一線城市房價升高、二線城市後來居上、三四線城市依舊萎靡不振的嚴重分化現象。

  「令人擔憂的是,下半年這類分化還將加劇,具體來說,一線城市樓市經過二季度降溫處理,量價將逐漸回歸平穩,二線熱門城市因市場過熱或遭受政策狙擊,但其餘有潛力的二線城市將遞補領跑」,胡景暉表示,「而三四線城市若無法在產業升級、人口吸引、公共資源合理配置上有所成效,去庫存也將淪為偽命題」。需要警惕的是,三四線城市自身也會出現分化,廊坊、東莞等臨近一線城市熱度會持續升高,其他邊緣城市則難逃低迷。

  更多房地產行業,最新相關市場行情資訊,請點擊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6-2021年房地產行業深度分析及「十三五」發展規劃指導報告》

熱門推薦

Content not fonud



Content not found

内容未找到,麻烦您再找找

城市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