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標準化組織(ISO)頒布了由我國主導制定的控釋肥料國際標準,其頒布實施落地有聲。尤其在我國化肥行業產能過剩市場持續低迷的形勢下,借標準國際化這一「東風」為我國化肥產業科技創新、技術輸出、產能合作、貿易往來等方面蘊育了新的機遇,為行業注入了正能量,提振了行業發展信心。同時,這一國際標準的頒布讓中國化肥有了國際話語權,為我國肥料企業走出去開闢了快車道,具有里程碑意義。
機遇一 促進國際貿易,為產品出口創造條件
中國氮肥工業協會理事長、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院長顧宗勤表示:「中國是化肥第一大國,但不是強國,強國體現在技術、生產、貿易和標準等方面,尤其標準是引領行業發展的風向標。此次標準的制定是化肥史上的一次突破,是我國肥料行業走出去的一次創舉,這一標準對規範市場、肥料生產和肥料貿易起到標杆作用。」
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國際合作部國際組織處副處長劉昕坦言,控釋肥料國際標準以我國的控釋肥行業標準為基礎,是國家產學研結合的重要成果,這一標準的頒布實施為我國肥料產品出口提供了非常好的條件,將進一步促進國際貿易。
標準專家組成員、金正大集團副總裁陳宏坤表示,控釋肥國際標準填補了控釋肥在國際上沒有統一標準的空白,在國際上通用,有利於促進控釋肥產品國際貿易。
機遇二 加大技術輸出,推動產業升級
2016-2021年中國控釋肥料行業發展分析及投資潛力研究報告顯示,我國控釋肥技術及產業化發展相對歐美起步較晚,但10年來我國控釋肥產業從小到大,從追隨到趕超,從小品種發展成大產業,實現了從追趕者到領跑者的轉變。現階段我國化肥行業正處於轉型升級關鍵期,控釋肥國際標準的頒布將為行業轉型發展帶來新機遇。
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副司長潘愛華認為,控釋肥環保高效是我國鼓勵發展新型肥料的重點,隨著其快速發展,行業內已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國特色的緩控釋肥技術。這些產品和技術開發與應用完全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我國化肥行業的轉型發展任重道遠,建議要加大控釋肥關鍵技術的研究,開發新一代控釋肥的產品,提高性價比,滿足不同地區、不同作物的需要,為實現化肥零增長和行業轉型升級提供技術支持。並與高校科研院所加大合作,實現產學研聯合。加大輸出,鼓勵企業上下游合作,向基礎肥料企業輸出技術,實現共贏,共同推動產業升級。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磷復肥工業協會理事長周竹葉表示,控釋肥料作為新型肥料之一,曾被譽為『貴族肥料』目前在我國已經實現平民化,其國際標準的頒布是肥料行業的一個突破,把握住了我國肥料行業調結構轉方式的方向,順應了行業轉型升級發展形勢。
作為參與制定控釋肥國際標準的企業之一,國家緩控釋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金正大集團董事長萬連步說,控釋肥料國際標準的頒布將促進全球範圍內控釋肥產品質量和水平的提高,並將進一步加快完善我國肥料標準體系建設,促進肥料行業健康發展。
機遇三 開展產能合作,帶動產品國際化
我國控釋肥的產品和技術開發與應用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標準的國際化有利於我國化肥行業走出去。上海化工研究院檢測中心主任、全國肥料和土壤調理劑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劉剛介紹說,控釋肥料能顯著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降低農民的種植成本,很受農民歡迎,社會效應得到了明顯改善。通過制定國際標準,讓全球看到我國對於新型肥料發展的重視程度,從而將優秀的新型肥料產品、技術、服務及時地進行輸出。周竹葉建議,化肥企業要研究「一帶一路」戰略,不僅要做到產品國際化,而且技術、裝備、標準也要實現國際化,從而引領行業健康持續發展。
潘愛華強調說,從資源角度分析,我國多煤少油少氣,油、氣多集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化肥行業應該成為我國貫徹落實「一帶一路」戰略的重點行業。為此,建議企業應建立「一帶一路」戰略,走出國門到海外建廠,尤其要藉助標準的國際化積極開展國際產能合作,拓展國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