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部將按照國務院的要求,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加快推進《收費公路管理條例》的修訂工作。
收費公路改革有了明確的時間表。26日發布的《物流業降本增效專項行動方案(2016—2018年)》提出,抓緊修訂《收費公路管理條例》,調整完善收費公路政策,科學合理確定車輛通行費標準,並要求在2017年底前完成。
收費公路改革明確具體時間表
收費公路改革備受社會關注。2015年8月20日,交通運輸部完成了《收費公路管理條例》修訂公開徵求意見工作,在充分吸收社會反饋意見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條例的修訂內容,並於2015年12月17日將《收費公路管理條例》(修訂送審稿)正式上報。
2016年3月,國務院法制辦就《收費公路管理條例》(修訂送審稿)徵求了國務院部門和各省(區、市)人民政府意見。
2016年8月8日《國務院關於印發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工作方案的通知》提出「儘快修訂《收費公路管理條例》,科學合理確定公路收費標準,逐步有序取消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
如今,改革時間表終於明確。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國家發展改革委《物流業降本增效專項行動方案(2016-2018年)》提出,抓緊修訂《收費公路管理條例》,調整完善收費公路政策,科學合理確定車輛通行費標準,並要求「交通運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按職責分工負責,2017年底前完成」。
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趙堅對記者表示,明確時間表體現出官方推進收費公路改革的決心,但現在收費公路改革面臨著「兩難」抉擇:如果停止或減少收費,債務怎麼還?如果繼續收費,物流成本又很高,企業訴求怎麼滿足?怎樣解決「兩難」困境,需要官方作出科學決策。
2015年全國收費公路收支平衡結果為-3187.3億元。來自交通運輸部網站。
收費公路收支缺口超3千億元
當前,中國的收費公路總體上處於收不抵支的狀態。交通運輸部近日公布的《2015年全國收費公路統計公報》顯示,2015年全國收費公路通行費收支缺口為3187.3億元,與2014年相比擴大了1616.2億元,增幅102.9%。同時,債務規模也在擴大,與2014年相比,全國收費公路債務餘額淨增6042.3億元,增長15.7%。
一邊是收費公路虧損和債務規模不斷擴大,一邊是企業對於降低物流成本的渴求,還有民眾對於「錢去哪了」的疑惑和不解,多重壓力和訴求下,未來收費公路改革將走向何方?不少人認為,應該取消收費政策,這又是否可行?
在專家看來,取消收費公路政策的可能性並不大。根據《收費公路管理條例(修訂徵求意見稿)》,政府收費公路中的高速公路實行統借統還,不再規定具體的收費期限,而是以實際償債期為準,確定收費期限。特許經營高速公路經營期限一般不超過30年,投資規模大、回報周期長的高速公路可以約定超過30年;償債期、經營期結束後,實行養護管理收費。
這意味著高速公路可能將長期收費。對於高速路長期收費的合理性,交通運輸部公路局副局長王太在去年7月21日的新聞發布會上曾指出,通過對高速公路的功能、特點和資金保障進行的充分調查、研究、論證後認為,高速公路按照「用路者付費」的原則,實行長期收費是合理的。
通行費標準強調「科學合理」
《物流業降本增效專項行動方案(2016—2018年)》提出,科學合理確定車輛通行費標準。如果未來高速公路實施長期收費,通行費收費標準如何設定,是民眾關心的一大焦點問題。有意見認為,基於降低物流成本等考慮,延長收費期限後的高速公路收費標準應該大幅低於現在的標準。
記者注意到,《收費公路管理條例(修訂徵求意見稿)》提高了收費公路設置門檻,並對收費標準做了明確的規定。其中,政府收費公路償債期的收費標準,應當根據債務規模、利率水平、養護運營管理成本、當地物價水平、償債期限以及交通流量等因素計算確定。此外,「高速公路的養護管理收費標準,應當低於償債期和經營期的收費標準」 。
趙堅認為,通行費標準應該堅持「用路者付費」的原則,主要參考建設和維護成本,最重要的是,各地通行費標準的調整必須要做到公開透明、科學合理。
「如果收費公路的建設和運營的成本很高,可能通行費標準就要高一些,但這又與降低物流成本相矛盾。」 趙堅建議,各地應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做好規劃,避免盲目建設收費高速公路,而應多修公益性的二級公路、三級公路。
《收費公路管理條例》修訂基於我國當前發展階段和財政保障能力,按照「用路者付費、差別化負擔」理念,構建「收稅」與「收費」並行的兩個公路體 系,兼顧公平與效率。其中,非收費普通公路的建設和養護由公共稅收和一般預算負擔,占公路網總里程的97%左右;以高速公路為主的收費公路建設和養護,通 過收取的車輛通行費負擔。
提高收費公路設置門檻,推進收費公路結構調整,嚴格控制高速公路以外的收費公路里程規模。增強對用路者需求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公路基礎設施的供給質量,擴大有效供給,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同時,將收費公路信息公開工作規範化、制度化、常態化,提高收費公路政策執行的透明度,充分保障社會公眾的知情權、監督權。更多相關行業信息請查閱《2016-2021年中國高速公路收費系統行業專項調研及投資價值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