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件廢舊家具的處理難題早已橫亘多年。成為難題的廢舊家具一般是大件家具,對於二手家具市場來說,這些家具破損已經十分嚴重,再銷售難度較大,因而市場興趣不高;而隨意在小區遺棄大件廢舊家具,可能被罰款。垃圾回收的企業、環衛工人對這類廢舊家具的興趣其實也不大。因為它們都比較龐大,就地分解的成本和勞動較多,回報較少,對部分工人來說也沒什麼意義。
2016-2021年二手家具行業深度分析及「十三五」發展規劃指導報告調查數據表明,中國常見的大件廢舊家具,所用的材料有85%可實現回收再利用。比如一件沙發的木質材料可用於燃燒,也可用於生物質發電;而海綿可用作再生海綿,也可製作工業保溫材料;彈簧也可以重鑄。但分解這些家具的成本較高,所以多數城市對於大件廢舊家具,一般按照普通生活垃圾進行簡單填埋或焚燒處理。這樣造成的浪費也較為嚴重。
也就是說,導致大件廢舊家具處理困難的重要原因是處理成本過高,市場價值過低。單純依賴市場原則,這個問題難以解決。
在國外,我們也能看到類似困境。在阿根廷,二手家具不但賣不了錢,主人有時還要花錢,請人把沙發、大床之類的東西帶走——除非一些「街頭藝術家」淘寶時相中了你的物件。在澳大利亞,為了避免隨便亂扔廢舊家具,有的地方設立了「大件物品拋售日」,人們把廢棄的家具放在家門口,等待政府統一帶走。若在平時,你只能寄希望於跳蚤市場,看看鄰居有沒有興趣了。
也曾有很多人考慮將廢舊家具進行公益贈送。但對於公益機構而言,分配又是難題——若大件家具要分給其他貧困地區的人,物流成本就是一筆不小開支,且多數時候家具也不是受救濟人群的主要需求。
到底什麼是「網際網路思維」?網絡上所謂的網際網路思維精髓總結每個都不下十條,甚至更多,不便於讀者領會。北京晚報《家居周刊》記者近日聽到某公司資深市場營銷專家李先生的論述,他言簡意賅地將網際網路思維的本質概括為渠道、行為和資源上的三大改變,並可將此實際運用於商業建設中。即,網際網路搭建了平台,取代了以往的管道式輸送,促進了溝通;網際網路通過互動行為有針對性地了解買方需求,代替以前的賣方主觀單向傳遞服務;網際網路讓豐腴的資源代替過去稀缺的信息,搶占人們的視野。
於是,構建出能提供有效互動和海量資源的平台即實踐了網際網路思維。聚焦線上二手家具市場,記者觀察發現,不論是趕集、58,還是淘寶二手,免費註冊,免費發帖,均不對賣家和買家收取任何中介費用,除非賣家要求置頂所發的帖子才需要交錢。
分析人士指出,這是整個網站藉助多個通道在賺人氣、賺流量,目標是吸引並抓住客源,增強客戶粘性,為這類生活信息網站的其它中介型收費產品「做引子」。同時,從收費信息排名靠前這種常說的「VIP增值服務」上也可窺見此類平台的廣告費贏利點。
以淘寶網二手市場為例,在平台安全保障方面,平台要求二手賣家必須實名認證,通過網絡上傳身份證,經平台核實會員身份信息和銀行帳戶信息;必須由買家發起交易,支付款項由平台提供的第三方擔保先行保管,驗貨後,再確認付款到賣家帳戶。這是為了避免不誠信的賣家要求直接匯款,發生財貨兩空的狀況。
作為對比,記者近日實地走訪了位於垡頭地區的某舊貨市場。相比傳統的二手家具交易實體市場,記者發現,線上二手家具交易平台的特點在於沒有中間商,從而讓買賣雙方通過網絡直接對話。這對於二手家具買賣雙方來說,省去了甩貨方以更低的價格向第三方推銷和需求方從第三方處以更高價格購買的環節,雙方均得到了實惠。然而,從傳統二手家具行業的角度來說,二手家具空間場地不再必需,負責買入和賣出的經銷商戶因而「失業」,連舊貨市場門口專門經營搬運送貨生意的小商家也被可以運輸大件物品的專業物流快運公司所取代。
記者在網絡上搜索,發現市場上還存在著其它類型的「二手家具網」,比如通過網絡推廣、專門回收辦公家具的公司,其主要目標是為再次銷售。記者致電了解到,這家公司通過與一些國內外大中型企業建立合作關係,收集品牌二手辦公家具,對回收產品進行維修與保養,提供家具擺放設計、清洗、送貨、安裝、售後等服務。據該公司工作人員介紹,同類公司致力於品牌二手家具的回收、銷售、租賃、拆裝、寄存、改造翻新等,並通過二手渠道再次出售,公司目前不涉及民用家具或小宗業務,給出的原因則是「太麻煩」。一位家居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這種模式類似經銷服務商,並不是商對商的中介平台模式,因而不具備網際網路的「面對面」平台化思維,目前市場上專門做這方面的生意人不在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