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亦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利用數位技術、網絡技術,通過網際網路、寬帶區域網、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位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嚴格地說,新媒體應該稱為數位化新媒體。
從2016年開始影視上市公司業績呈現增速下滑趨勢,但華策影視因發展邏輯清晰,企業一直保持強勁發展勢頭。持有華策影視股票的投資人都希望知道這家公司的增長空間是否可期。
此次人員變動,50後財務總監張偉英在公司待的時間最長,屬於不折不扣的「創一代」,見證了公司從浙江一家小型傳媒公司蛻變成中國傳媒娛樂巨頭的歷程。而華策「創一代」在業內的口碑和開拓力不僅可圈可點,而且對整個行業的發展都起到了代際推動作用。據公司內部人士評價,作為遠離鎂光燈的幕後英雄,張偉英的謹慎和專業,為公司業績回報、版圖擴張後的財務規範立下了汗馬功勞。不僅如此,在新老交接中,張偉英也無私地發揚了「創一代」傳幫帶的優良作風。
前董秘王叢則於2014年加盟公司,之前就職於嘉實基金的研究部,主要專注傳媒網際網路產業。其資本背景亦為其後主導公司一系列戰略規劃、股權投資助益頗多。據一位接近華策人士透露,王叢此番離職主要基於個人原因。
戴和忠於2016年3月出任華策副總裁,並擔任華策娛樂科技公司(暨華策新媒體事業群)總裁。為了打造主營業務的「第四極」,公司面向網際網路大力拓展互動娛樂價值新空間。
上述三人都曾在重要崗位上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一位接近公司的人士對記者表示,三位前高管的離去,與華策謀劃二次創業藍圖有著巨大聯繫,堪比「高速飛行中換發動機」。
《2016-2021年中國影視行業發展分析及投資潛力研究報告》表明,自上市之後,華策影視開始以影視內容為平台,圍繞泛娛樂產業鏈進行整合,形成了擁有完整產業鏈的八大事業群和五大中心,被譽為公司的「二次創業」。戰略圍繞「內容」核心,清晰地指向「娛樂內容供應商、運營商和增值商」。這一特徵也體現在華策旗下的新媒體業務中。
早在2015年,華策已經新媒體業務方面進行布局,與小米、咪咕、華為等進行了娛樂內容、終端布局、營銷宣發等方面的戰略和業務合作。公司希望構建一個可直達並沉澱粉絲的「新媒體矩陣」,涵蓋從「視頻網站、網絡直播平台、移動網際網路終端、各種專業垂直媒體」在內的新媒體金字塔。
在公司原副總裁戴和忠的主導下,華策新媒體業務主體「華策娛樂科技」的股權結構已搭建完畢,移動網際網路宣發、渠道布局、網生內容運營等新媒體業務也開展的有聲有色,唯移動網際網路直播產品「貓空」略顯沉寂。
業內人士分析,直播平台的帶寬成本高昂,目前的營收水平無法覆蓋。眼下的直播平台競爭已是一片紅海,廝殺慘烈。多數平台仍然是依靠美女直播的秀場模式,一線主播爭奪激烈;刷單、機器人等數據造假行為充斥,行業困境不小。
公司內部人士指出,以華策一貫財務穩健的作風,不大可能向「貓空」採取激進的砸錢政策,此次戴和忠離職之後,不排除有加速調整「貓空」業務規劃以及轉向社會化融資孵化創投項目的可能。
對於未來發展的預期,該人士透露,「貓空」還將堅持以藝人選秀直播為核心,打造融合粉絲經濟、藝人經紀、娛樂營銷等功能於一體的開放的藝人粉絲互動生態,提升和強化核心競爭力。而華策目前匯聚了全網劇、電影、綜藝三大內容板塊的頭部資源,足以支撐「貓空」對內容的需求。在這樣一個幾乎沒有競爭者的細分直播領域,華策有可能實現新媒體業務的異軍突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