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火爆的校園信用卡業務因壞帳被叫停後,多家網際網路消費金融公司、P2P網貸平台乃至小貸公司先後進入校園借貸市場。
有了網絡借貸之後,大學生也可以借到錢,不過大學生作為一個學生身份還沒有什麼能力賺錢,因此還款就成了一大難題,這也是校園貸問題頻發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又有大學生借身份網貸50萬而還不起的新聞了。
近日一則借身份網貸50萬的新聞引發了網友的關注,湖南的十多名大學生被湖南文理學院大四學生黃某利用他們的個人信息貸款50餘萬元的事件引起廣泛關注。被捲入此事的多名學生稱,去年至今,黃某以自己錢不夠花為名向要好的同學求援,提出借錢要求。當對方表示沒有足夠的現金時,黃某便提出可以用網貸平台進行貸款幫忙。
多名學生指出,網貸平台在接收到申請學生的照片、學生證、身份證及銀行卡信息上傳後即成功完成註冊,隨後就放款。他們將錢取出轉給黃某後,由黃某再每月進行分期還款。但因黃某使用了多個同學的身份進行貸款,且已欠款十幾萬元未還,導致「幫忙」的同學面臨巨大償債壓力,因此事發。
「幫忙」借貸的一名學生稱,黃某生活奢侈,常買昂貴的名牌衣服和鞋,並在外租房生活。
對於外界傳言學校因黃某存在債務糾紛決定從10月1日起讓其休學的說法,楊雲予以否認。她說,有媒體稱黃某借用了該校十多名學生信息網貸的消息不實。學校的調查是,只有5名學生涉入此事,其他十多名學生是黃某初高中時期的同學,在長沙等地讀書。據校方了解,黃某的總計借款金額為30多萬元,另有十多萬元利息未還。黃某的父親為此來到學校,稱自己無力替兒子還錢,已經成年的兒子會承擔相應責任。
楊雲說,校方沒有提出讓黃某休學,是他自己與「幫忙」借貸的學生達成了協議,離開學校外出打工賺錢償債。
她表示,學校曾在許多場合告誡學生警惕校園貸的風險,「但兩萬多名學生,根本無法防控」。記者試圖聯繫黃某,但因對方手機關機而未成功。
隨著負面新聞不斷曝出,大家對校園貸平台的討伐之聲不絕於耳,似乎校園貸這類產品有百害而無一用,顯然與這類產品出現與推廣的初衷不符。網貸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顯示,無論是網貸機構還是校園,目前均嚴重缺乏有效的引導和管理。尤其,有能力在社會上「創造」一個個驚天大案的網貸機構,迄今仍處於裸奔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