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信集團公司是我國特大型國有通信企業、上海世博會全球合作夥伴,連續多年入選"世界500強企業",主要經營固定電話、移動通信、衛星通信、網際網路接入及應用等綜合信息服務。2016年5月,國務院首批雙創「企業示範基地」。8月,中國電信集團公司在"2016中國企業500強"中排名第29位。
日前,中國聯通發布公告稱,母公司中國聯通集團正在研究和討論混合所有制改革實施方案。公告稱,聯通集團被列入混合所有制改革第一批試點事項,目前尚未得到最終批准,還存在不確定性,具體實施方案也仍在討論中。中國聯通11日股價漲停,報收每股4.80元。
「三大運營商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說是『內憂外患』所致。」有知情人士向記者表示,「內憂」是指電信業試點「營改增」後,面臨的巨大的業績下滑壓力,以及移動網際網路發展對運營商傳統業務造成的衝擊;「外患」則是中美、中澳、中韓、中日等雙邊談判要求國內進一步開放電信業,以及WTO框架下關於進一步開放國內電信業的談判即將重啟。在這樣雙重壓力下,三大運營商自身的改革已刻不容緩。
2016-2021年中國電信業務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表明,儘管目前中國聯通尚未公布混改具體方案,但業內普遍預測其核心是向民資開放更多電信業務。根據《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一步進入電信業的實施意見》,目前包括增值電信業務在內的八個重點電信業領域已向民資開放。虛擬運營商業務和寬帶接入業務也已逐步展開試點。根據《經濟參考報》記者此前從三大運營商處獲得的信息,未來三大運營商還有可能將網際網路應用、ICT、雲計算、增值服務、大數據等多項業務向民資開放。此外,在資本層面三大運營商也將嘗試和民資展開合作。
此前中國電信向記者透露,可以通過控股、參股、兼併收購等多種模式和民營資本進一步加大合作,實現優勢互補。
2015年資本市場頻傳有關電信和聯通兩家合併的消息,而即便工信部和運營商屢屢闢謠,聯通電信合併的傳聞在這一年中仍是隔三差五就要瘋傳一回。而只要一有合併傳聞,兩家公司股價就扶搖直上。
2016年初,中國聯通與中國電信正式簽署了「資源共建共享,客戶服務提質」的戰略合作協議,稱雙方將在五個方面開展戰略合作,更是讓外界認定了合併的傳聞。不過,此次聯通納入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標誌著「電信聯通合併」將基本落空。
業內人士指出,監管部門一直希望打造一個相對均衡的市場競爭格局,在歷史上也曾經對電信業進行了幾輪「外科手術式」的重組,甚至還通過通信制式進行平衡。但自從發放4G試商用牌照以來,中國移動又再次回到了一家獨大的局面,占據了全行業利潤的80%以上。而且,中國移動開始規模進入固網市場,給電信和聯通造成了很大壓力。
2015年媒體報導中就曾指出,民資進入電信央企,實現混合所有制將是大機率事件。而聯通會成為央企一個混改的先行軍。
據了解,早在2014年8月份,中國聯通高層就表示過,中國聯通在思考和探索混合所有制,可能會在創新型業務領域,及增值業務領域方面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公司在這些方面已有所行動,但具體未能透露。有猜測可能會引入BAT股份。
早在兩年前,馬雲希望入股聯通就已經成為人所共知的秘密,而期間確實有針對此事的數次專項調研,最終因關係到國家安全和基礎設施問題,而未有定論。如果一旦政策明朗,聯通引入民資必定是一個精彩故事。
不過,有TMT分析師在與記者交流時認為,現在這些都是猜測,沒必要考慮這些事情。現在唯一要考慮的是,整個聯通的股權要稀釋,一部分股權要讓給第三方,這對提升公司的治理能力和激勵機制有較大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