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工業污染 資訊詳情
2016年橡膠製品各類廢氣污染物排放係數
 廢氣污染 2016-01-01 10:27:47

  橡膠工業生產中,其廢氣的90%以上為揮發性有機物,該物質對大氣會產生嚴重的危害,也影響到周邊居民的身體健康。我國國內的石油化工生產企業對待廢氣的方式,往往是降低濃度後進行排放或者不經過任何處理就直接排放,危害十分嚴重。因此重視橡膠製品廢氣污染便成為了重中之重。

橡膠生產廢氣污染

  橡膠製品廢氣污染不可忽視

  橡膠製品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二硫化碳、非甲烷總烴等有機廢氣,嚴重影響大氣環境。近年來,各類環境污染事件接連發生,公眾對涉及污染物排放的企業環保治 理及對周邊環境滿意度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圍繞著橡膠製品企業周邊瀰漫的橡膠異味和惡臭現象的問題投訴和搬遷意見屢見不鮮。為此,國家環保部聯合國家質量 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於2011年10月發布了GB27632-2011《橡膠製品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對橡膠製品企業產生的污染物制訂了嚴格的排放標準。該標準已於2012年1月1日起實施。

  橡膠製品行業產生的廢氣成分極其複雜,排放的各類污染物多達近百種。除顆粒物的排放外,國內鮮有對橡膠製品各生產工序中排放的有機廢氣進行深入研究的報導, 導致橡膠製品生產企業在環境影響評價階段對廢氣產生源強的計算缺少理論和實測依據,給當地環保管理部門對橡膠製品企業的後續環境監管帶來了一系列問題。

  2016年橡膠製品各類廢氣污染物排放係數

  以下是美國橡膠製造者協會(RMA)對橡膠製品生產過程中各類橡膠原料或輪胎部件進行測試得出的各類廢氣污染物排放係數。

  1、測試對象

  RMA測試用橡膠製品共分31類,製品以橡膠品種、輪胎以主要部件分類,如表1所示。測試常用原料包括:天然橡膠(NR)、溴化丁基橡膠(BIIR)、順丁橡膠(BR)、丁苯橡膠(SBR)、丁基橡膠(IIR)、三元乙丙橡膠(EPDM)、氯丁橡膠(CR)、氯磺化聚乙烯橡膠(CSM)、氟橡膠(FKM)、乙烯丙烯酸甲酯橡膠(AEM)、氫化丁腈橡膠(HNBR)、矽橡膠(MVQ)、丙烯酸酯橡膠(ACM)、氯化聚乙烯橡膠(CM)、氯醚橡膠(ECO)以及聚氯乙烯(PVC)。

  31類橡膠製品基本涵蓋了美國本土橡膠企業的生產原料,與國內橡膠製品企業相比,整體上差異並不明顯;較為不同的是國內橡膠企業會較多地使用再生膠替代部分橡膠,以降低生產成本。

  2、測試的生產工序

  橡膠製品生產工序主要包括混煉、擠出、壓延、硫化及修邊打磨。硫化又可細分為平板硫化、硫化罐硫化、熱壓硫化以及輪胎硫化。此外,輪胎硫化主要測試了4類不同的輪胎;修邊打磨則主要對輪胎帶束層、胎體、翻新輪胎及胎側膠或白胎側修邊打磨時排放的廢氣進行了測試。RMA對橡膠加工工序的測試共計9種,與其相對應的測試膠種或輪胎部件。

  3、測試結果

  測試結果中排放係數以消耗的橡膠原料所排放的污染物質量表示,美國環境保護署對排放係數採用英制單位,本文按通用和國內慣例統一換算為mg˙kg-1表示。

  另外,由於測試的各生產工序所產生的污染物種類多達數十種,因此根據國內現行標準要求對污染物種類進行了必要的篩選,重點對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顆粒物、非甲烷總烴、重金屬類有害廢氣污染物(HAP)和二硫化碳進行了統計。

  混煉和修邊打磨工序中的顆粒物排放係數較大,擠出過程中的顆粒物排放係數相對較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混煉和擠出工序中的重金屬類HAP排放係數均較小,修邊打磨工序中的重金屬類HAP排放係數較大;VOCs作為橡膠製品生產企業周邊異味和惡臭現象的主要來源,存在於整個橡膠製品生產過程,在壓延和擠出工序中VOCs排放係數相對較小,而硫化、熱輥塑煉、混煉和修邊打磨工序中VOCs排放係數很大;壓延、擠出和熱輥塑煉工序中非甲烷總烴的排放係數不大,在混煉、硫化和修邊打磨工序中非甲烷總烴排放係數相對較大;壓延、擠出、熱輥和輪胎硫 化工序中二硫化碳排放係數相對較小,硫化、混煉和修邊打磨工序則受不同測試對象影響,二硫化碳排放係數差別比較明顯,不同的膠種或輪胎部件之間排放係數往 往相差幾個數量級。

  總結:

       2016年橡膠製品行業生產過程中混煉、硫化和修邊打磨工序是重點產污環節,主要排放的污染物是VOCs、非甲烷總烴和顆粒物,應作普適性分析;不同工序和原料測試的二硫化碳排放係數差別很大,應根據實際所用原料進行針對性分析;重金屬類HAP整體排放係數較小,可按照特定工序予以鑑別分析。在污染防治方面,應對橡膠製品行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VOCs進行全過程控制,通過有效的集氣處理設施提高對廢氣的收集和處理效率,減少VOCs排放產生的異味及惡臭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熱門推薦

Content not fonud



Content not found

内容未找到,麻烦您再找找

廢氣污染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