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金融在提高消費者生活水平、支持經濟增長等方面發揮著積極的推動作用,不經意間,消費金融從試點到漸成規模已走過6個年頭。伴隨著消費金融公司異軍突起,中國消費金融行業發展正成為穩定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之一。
近年來,消費金融公司發展迅速。截至2016年10月我國已批准開業消費金融企業16家,有3家批准籌備,另有3家審核之中,還有多家屬於輔導階段。行業整體已實現盈利,未來還將有一批消費金融公司批籌。
伴隨著網際網路金融的興起,各類型的線上消費金融機構如雨後春筍般出現,規模不斷擴張,市場參與主體更加多元。消費金融在今年驟然變得喧鬧。首當其衝的是政策風口已至:今年3月,「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在全國開展消費金融公司試點,鼓勵金融機構創新消費信貸產品」。政策門檻的放寬與試點擴大形成了消費金融公司整體擴容的市場環境。
消費金融2016年站上金融市場的風口浪尖,大有接替「網際網路金融」成為新一任金融發展主題詞之勢。產品既有已經發展成熟的按揭貸款、信用卡、汽車分期等,也包括近年新興的購物分期、大學生貸款、螞蟻花唄、京東白條等。與此同時,兩類傳統企業在加快入場:一類是自身帶有場景,可將客流量變現,同時拉動銷量的企業,如投資馬上消費金融的物美控股和小商品城;一類是傳統製造業企業,試圖用消費金融拉動自身產品銷量,例如海爾集團和TCL集團。
在政策引領與市場需求的雙風口下,「消費金融」給了各路資本一個可供講故事的劇本,也正因如此,由「藍」轉「紅」只經歷了非常短暫的過渡期。
2016年的移動支付圖譜,大概可以總結為如下幾點:
一、新技術頻起:除了已經占據主流移動支付方式的二維碼支付外,手機支付、雲閃付、指紋支付、聲波支付、VR支付等多種支付方式均出現在市面上。
二、監管對支付牌照的監管異常謹慎:因線下收單市場亂象太多等因素,第一批第三方支付企業牌照的續期延遲了78天,央行甚至明確一段時間內不發放新的牌照,部分區域代理獲牌無望。
三、二維碼支付終獲正名:7月,央行下發《條碼支付業務規範》的徵求意見稿,而國內最大卡組織銀聯,在不到四個月的時間內就集結大批銀行及收單機構推出了自身體系的二維碼支付標準。
四、支付場景之爭更盛:目前第三方支付正在極力擴展出行、購物、旅遊、餐飲、娛樂等支付場景;此外,都在自身二類帳戶的基礎上,嵌入標準化理財產品和基金、保險產品的購買(個別還嵌入授信功能),並且鞏固自身徵信數據體系,意在擴展成為綜合化金融平台。拿下小貸、徵信等多塊牌照的拉卡拉就是一個鮮明例子。
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6-2021年中國金融產業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顯示,近年來,在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消費對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作用日益凸現,消費金融行業隨之也煥發出了新的活力。專家表示消費金融要保住底線,不能出現消費金融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