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橙黃綠青藍紫,從2016年開始,共享單車突然席捲全國大小城市。資本的紛紛加注,企業的迅速投放,共享單車隊伍的發展、壯大令人猝不及防。截至2018年9月,北京市有15家共享單車自行車企業,投放運營車輛達235萬輛。按照上海自行車協會秘書長郭建榮的算法,常住人口中,每50人擁有一輛共享單車比較合適。照此計算,參照去年的常住人口數據,北京僅需要43萬輛共享單車,供給嚴重大於需求。
共享單車本來是一種共享經濟行為,是在最大化的利用資源,如果100個人有騎自行車的需求,每人使用時長平均在30-60分鐘之內,可是他們使用自行車的時間是不一樣,加入每人擁有一輛自行車就需要100輛,但這100輛車的平均使用率不到10%;如果是共享單車的話,可能只需要10輛即可,每輛單車平均每天被使用10次,使用率提高了10倍。但另一方面,有些過去選擇趁車的人可能會選擇共享單車,有些要步行的也可能選擇騎共享單車。交通擁堵的時候騎車也比趁車方便。同時共享單車也是一種低碳的出行方式。共享單車對社會的好處是無疑的,所以,也得到政府的支持。
對資源的過度占用僅僅只是個暫時的問題,共享單車這種依託網際網路和GPS等高科技技術的新興產業,他背後積累的是巨大的數據資源,而這個數據資源正是共享單車最寶貴的資源和財富。當摩拜或OFO的資料庫里積累了一定的騎行記錄和用戶記錄時,過度投放問題就會化解,摩拜和OFO在經過前期的激烈的搶占市場之後,會將重點放在大數據的應用和生態系統的建設上,這是優化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的過程,此時,他們的競爭就變成成本的競爭了,誰成本控制的好,誰才能真正的站穩市場的腳跟。這是任何一種新興產業的優勝劣汰和重新洗牌的過程。經過這一輪的洗牌,淘汰掉一批企業。近期已經有至少3家共享單車宣布倒閉了。
目前ofo小黃車宣布關停澳大利亞業務,正式退出澳大利亞市場。去年10月,ofo小程序官方宣布正式進軍澳大利亞,沒想到不到1年時間,卻是這個結局。
ofo方面表示,退出澳大利大市場是公司作出的戰略性決定,將以國際視野聚焦優先市場。該公司將在未來的60天內,逐步結束公司在澳大利亞的運營。ofo退出澳大利亞的原因,很可能是因為澳大利亞共享單車使用率為全球最低。在雪梨地區,共享單車每日均使用量只有0.3次,而其他國家的數字則為2到6次不等。
在ofo的聲明中表示,根據公司的戰略決定,將優先發展重點的國際市場地區。但是聲明中,未指明將優先深耕具體哪些地區城市的市場。去年在澳大利亞上線時,ofo在雪梨投放了大約200輛自行車,在阿德萊德投放了100輛自行車。但獨特的黃色共享單車在墨爾本成為一個有爭議的存在,地方議會擔心自行車被留在不適當的地方,或造成城市污染。
海外以ofo為主的共享單車總投放量已經超過十萬。雖然北半球的冬天已經來臨,各家的海外投放暫緩,但是這更像是全面爆發的前夜,都在等待著不久之後的春天。事實上,自2015年以來,小藍車、小黃車、摩拜等多家共享單車企業就已經在悄然布局海外市場。但由於使用習慣的差異性,目前無論是摩拜還是ofo,在海外的投放量並不算大,尤其是和國內過億的共享單車用戶,以及國內百萬級的單車投放量相比,規模仍相對較小。藉此,有業界專家指出,目前共享單車企業在國內的運營模式尚不成熟,海外經營仍存在一定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