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的發展和一體化進程的加快,我國肉雞的消費量持續增長,行業集中度高,產量約1160.00萬噸,同比增長5.81%;消費約1205.00萬噸,同比增長6.26%,以下是肉雞養殖行業概括及現狀分析。
肉雞的飼料轉化率是養殖業中最高的一種,一般料重比為2:1左右。肉雞養殖行業分析指出,因飼料費用占總成本的65%—70%左右,因此,應根據飼料轉化規律,同時綜合考慮當時的市場行情、飼料價格等因素,合理安排肉雞的生產和出欄,最大限度的提高經濟效益。
自2012年開始,我國肉雞市場行情經歷了數次起落,禽流感因素一直對需求端產生重大影響。肉雞養殖行業概括及現狀指出,2013年4月國內大規模爆發H7N9禽流感,肉雞價格大幅下跌,6月天氣轉熱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然而四季度國內再次出現H7N9禽流感,其影響超過2013年4月並一直持續到2014年一季度。
2015年,我國肉雞價格呈現一個倒V型走勢,行業整體嚴重虧損,單只虧損8-10元。中小養戶紛紛退出市場,大型規模化企業也由於虧損嚴重大幅減產、降低存欄量。肉雞面臨的主要問題是消費需求不振,出欄量從43.3億羽下降到36.5億羽,一直到2015年消費回暖,出欄量才開始逐步回升。
2016年,我國肉雞行業復甦已成共識,但復甦的邏輯與突破環節各有差異。復甦突破環節在於下游雞肉產品供求格局改善,其邏輯是:2016年商品雞養殖量增加→2016年屠宰企業庫存高企→2017年毛雞價格低迷(1季度H7N9流感,消費疲軟)。
2017年,受疫情影響,國內引種減少。前10個月,國內白羽肉雞祖代引種量為45萬套左右,較上年增長29.27%。全年引種50萬套左右,加上益生2016年引進曾祖代的產量,全年祖代種雞更新量63萬套左右,較上年仍減少2萬套。
2018年,我國禽流感疫情持續,上半年引種難有大幅增長。肉雞養殖行業概括及現狀指出,最近半年,我國禽流感疫情仍在延續,法國、英國等引種來源國近3個月內仍有疫情。疫情影響復關,筆者判斷到2018年上半年,從這些國家引種復關的可能性較小,因此國內引種量難有明顯增長,和今年同期持平。
目前,受H7N9疫情和成本快速上升等因素的困擾,我國肉雞生產進入了平穩發展時期,雖然增長速度有所減緩,但是增長趨勢依然強勁。2018年以來受疫情、中央八項規定等因素的影響,雞肉年產銷量略有下降,但始終保持在1100萬噸以上的水平。
未來,我國肉雞養殖業的特點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小規模大群體產業模式仍占重要地位,現代化養殖模式正在興起;生產條件因陋就簡,設備實施差異大,總體投入不足;生產效率與生產水平參差不齊,總體效率和水平較低;產品原始、商品屬性低,品牌營銷力度弱;產品內銷比例高、加工與出口比例低。
肉雞養殖行業概括及現狀分析指出,由於肉雞具有飼料報酬高、周轉快、獲利多的特點,並且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對雞肉的消費需求將持續增加,而且雞肉營養物質含量豐富,風味獨特,價廉物美,雞肉的消費量必將持續增大,國內肉雞產業的前景較為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