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伽馬刀治療步驟是什麼嗎?以下是由中國報告打大廳小編為你整理的伽馬刀治療步驟分析:
伽馬刀治療步驟包括固定體位、CT掃描、標記體位定位(靶點定位和勾畫)、制定治療計劃(劑量的分析和分布)、在治療機下復位、實施伽馬刀治療,其實,伽馬刀治療設備都是一樣的,但核心在於治療方案的制定、靶點的精準勾畫和劑量的大小,不同的伽馬刀專家使用同一台伽馬刀設備,但是往往治療效果會有大大的不同,這就是伽馬刀治療的關鍵要素,要選擇專業的伽馬刀治療專家。
伽瑪刀治療是簡單易行的,由四個基本階段組成:固定頭架、圖象掃描採集(定位)、設計治療計劃、進行治療。
不需要全身麻醉、外創切口。該治療一般是在沒有麻醉的情況下完成的,所以病人可以跟治療人員互相交流、溝通。絕大多數病人第二天就可以恢復到手術前的生活方式、生命體徵。
流程
第一步:固定頭架
立體定向坐標頭架用可調柱和固定螺絲(螺杆)固定到病人的頭部。在治療期間,用頭架將患者的頭部固定不動並安置在準直器頭盔內,從而為測定靶點(靶組織)坐標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第二步:圖象掃描採集(定位)
固定好頭架後,接下來做與所用圖象格式兼容的相關檢查,可以是血管造影、CT、MRI等。採集到一系列圖象並傳輸到治療計劃系統。這樣,就將靶點(靶組織)的位置固定下來了,它的x、y、z坐標也就被確定下來。
第三步:計算機化治療計劃設計
一旦圖象被導入到治療計劃系統,患者的病變部位(病理學特徵)就被描述出來。為了達到與病變立體形態(幾何學)相符合的劑量分布,以二維、三維顯示的病變部位為中心放置多重等角點。各種尺寸準直器的聯合作用、選擇性射束阻擋、加權分析等確保了放射治療部位正好與靶組織相符合。
通過3-D可視化、劑量柱狀圖和其它分析工具,使劑量分布分析變的更加容易、方便。一旦確定、設計好了治療方案,就能馬上列印並成為伽瑪刀治療的基本依據。
第四步:伽瑪刀治療
患者平躺在伽瑪刀的治療床上,依照原先確定的靶組織坐標,醫師們將患者的頭部放入適當的準直器頭盔內。立體定向頭架被用來確定201條鈷60射束聚焦治療的病變位置。治療在很短的一段時間內完成,並且在整個治療過程中,外科醫生可以通過對講電話裝置隨時與患者保持聯繫、通訊。
然後,治療床進入到伽瑪刀主體設備中開始治療。治療在較短的一段時間內完成,一般全部過程大約持續40-60分鐘,當然這還得根據治療計劃的複雜程度和所要求的等角點數目而定。最後,治療床從伽瑪刀主體設備中退出結束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