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LGWP製冷劑的替代速度,R22價格持續走高,20年初價格為8800元/噸,20年底價格為9000元/噸,漲幅 2.27%,以下是製冷劑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全球主要國家對臭氧層保護已形成共識,部分國家已有實際行動。製冷劑行業分析指出,2007年第19次締約方通過了加速淘汰HCFCs的調整方案,2016年第28次締約方大會上,通過了關於削減氫氟碳化物的修正案。
我國於2007年加入了《關於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婁議定書》倫敦修正案,於2003年加入《關於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婁議定書》哥本哈根修正案。國家相關部門也制定出了詳細的第二代製冷劑退出實施計劃,2013年將R22等HCFCs的消費和生產水平凍結,其製冷劑用途的生產施行配額制(企業之間可以進行配額交易),並在2015年削減10%,2020年削減35%,2025年削減67.5%,2030年完全淘汰但保留2.5%的維修量。
空調製冷劑是氟替代的重要領域。製冷劑行業發展趨勢指出,以我國房間空調器年產8000萬台計算,r22製冷劑的用量超過8萬噸,如果所有的r22製冷劑都為r290所替換,按現有年產量,可年減排1.4億噸當量的二氧化碳,目前國內空調行業的多家企業都在進行包括r290在內的新冷媒的探索,採用r290新冷媒將是空調行業加速轉型升級的良好時機,能夠實現空調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除了要掌握核心技術外,國內空調廠商紛紛發力新冷媒也是看到了未來的市場前景。按照中國加入《蒙特婁議定書》的履約承諾,2020年含氫氯氟烴物質生產消費將削減凍結水平的10%,到2030年除保留少量維修用途外將實現全面淘汰。據市場機構測算,就在第一階段「削減凍結水平10%」的目標下,新型製冷劑就有望打開約30%的新增市場。
儘管積極布局,但距離真正實現新冷媒的替代還有相當遠的距離。我國空調廠商長期依賴r22,現有的大量生產設備和產品都是圍繞它生產的,替換新冷媒對生產設備、產品設計、安裝售後等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也會導致企業生產成本的增加,勢必也會反映到終端價格上。另外,業內人士也指出,相比較生產端的替換,更難的是市場存量產品的替換。
2020年我國家用空調產量14350萬台,同比增長28.7%;銷售14170萬台,同比增長31%,其中內銷8875萬台,同比增長46.8%,出口5295萬台,同比增長11%。截止到目前,製冷劑已發展出了四代產品。
R22的生產配額下降10%至27.4萬噸。其我國內生產的配額為18.9萬噸,其餘8.5萬噸用於出口。2020年我國R22的生產配額進一步削減35%,供給進一步收縮。製冷劑行業發展趨勢指出,隨著生產配額的與斷收縮,部分中小企業的生產裝置無法達到規模效應而被迫退出,推動行業格局集中,龍頭企業市場份額與話語權有望進一步提升。
目前,使用較多的製冷劑是CFCs和HCFCs,其次是HFCs。對於CFCs已開發國家已禁止生產和使用,但一些發展中國家仍然在使用。CFCs的禁用是因為CFCs會在大氣中分裂並釋放出破壞臭氧層的氯原子。據UNEP(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提供的資料,如果平流層的臭氧總量減少1%,預計到達地面的有害紫外線將增加2%,以上便是製冷劑行業發展趨勢分析所有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