殯葬 內容詳情
2016年我國殯葬行業現狀分析
 殯葬 2016-04-06 17:02:50

  與美國文化不同,盡孝是每個中國子女必須承擔的責任和義務,父母的身後事也就由子女全權負責。而好面子的中國人,在父母生前不一定做到盡孝,父母死後一定要將葬禮搞得風風光光,以顯示自己的「盡孝之心」。我國殯葬行業現狀分析詳情如下。

我國殯葬行業現狀分析

  豪無疑問,殯葬業在我國是朝陽產業。每年有接近1000萬的死亡人口,並且死亡率又是以每年 7‰的速度在增長。伴隨著嚴重的老齡化問題,殯葬產業自然就呈現增長趨勢。

  據統計,2015年我國60歲以上的老人已超過2 億,老齡化人口的增速是16.5%。民政部旗下中國殯葬業協會在2014年預測到2020年我國殯葬業消費將達到6000 億,到2023會達到萬億。

  從以上數據來看,殯葬業可謂一片藍海。但讓傳統的殯葬業吃這塊肥肉,難免會讓本來就暴利壟斷的行業更加暴利更加壟斷。因此,作為透明化、公開化的工具「網際網路」必須想方設法地進入殯葬業,也算是為廣大消費者造福。

  殯葬行業呈現出「暖色調」

  前不久,國家九部委提出《關於推行節地生態安葬的指導意見》,要求著力推行節地生態葬式葬法改革,因地制宜創新和推廣更多符合節地生態要求的安葬方式。

  2004年,殯葬業部分環節向市場放開,隨著民營資本的介入,殯葬服務「一條龍」大規模湧現。不過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即使出現民營「一條龍」服務,以往存在的殯葬費用高企的情況並未得到完全改觀。行業封閉、家族化經營、有限開放依舊是殯葬業不合理現象的來源。

  目前民營資本參與程度相對較高的是墓地行業,火化服務則由國企完全壟斷,殯儀服務民營資本參與程度依然較低。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一條龍」並不完整,這也折射出殯葬行業民營資本的尷尬。

  殯葬行業不合理現狀如何改變

  有關措施落地遇阻,行業仍需打破壟斷,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公共殯葬設施建設。更多最新殯葬行業現狀分析信息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6-2022年中國殯葬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針對殯葬行業存在的種種不合理情況,相關部門也採取了一些措施,比如規定殯儀館限制逝者家屬使用自帶骨灰盒為不正當競爭。不過,由於殯葬業的特殊性,這些明文規定在落地時依舊遇到不少阻力。

  大多數中國人對從事「白事」依然較為忌諱,這成為行業封閉的誘因,導致整個行業的信息不對稱。

  以殯葬為主業的晉福文化,公開轉讓說明書顯示,「新進殯葬行業從業人員往往教育程度不高,且通常為已入行人士的家庭成員或親屬。」殯葬業從業人員呈現出家族化為主的特點,本身就抬高了行業門檻,造成隱性壟斷實際存在。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導,《殯葬綠皮書》的主編、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所長李伯森表示,為打破殯葬行業壟斷,頂層設計上要探索殯葬服務公立機構分類改革和改制。打破殯葬行業壟斷和市場壁壘,適度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公立殯葬服務機構改革。

  對於社會資本的參與形式,李伯森表示,可探索特許經營、公建民營、民辦公助等方式,鼓勵社會資本適度參與殯葬公共服務設施建設。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殯葬相關研究報告
殯葬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