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果 內容詳情
草果發展現狀
 草果 2018-04-11 09:44:34

  草果是一個十分「嬌嫩」的植物,既喜歡溫暖濕潤的氣候,又怕熱、怕旱,怕霜凍怕雪災。所以冷空氣、下雪、持續降雨、冰雹、高溫乾旱等都是它的天敵。特別是在揚花期,顯得格外脆弱,冷也冷不得,熱也熱不得,就像一個弱不禁風的老人。那麼,草果發展現狀如何呢?下面就由筆者給您細細道來。

  馬關縣草果發展現狀

  馬關縣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是草果生長的理想環境,據《馬關縣縣誌》記載,草果在馬關縣已有300多年的栽培歷史。解放後,馬關縣委、政府十分重視草果產業的發展。在60-70年代,縣委、政府曾多次發動群眾栽種草果,但由於「文化大革命」的影響,生產受挫,種植零星分散,面積小、產量少,1979年全縣草果種植面積僅有0.6萬畝,基本處於農民群眾自發生產、產品自給自足階段。80-90年代,隨著農村改革和土地承包責任制的落實,充分調動了農民群眾種植生產草果的積極性,作為一條增收渠道的草果生產開始起步發展,面積和產量逐年增加,產業初見規模,1999年全縣草果種植面積達到2.2萬畝。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種植業結構調整的不斷深入,科技投入、新技術示範推廣力度得到進一步加強,有力地促進了全縣草果生產的迅速發展。「十五」、「十一五」期間,縣委、政府將草果產業作為重點發展項目,經過認真組織實施,目前馬關草果產業已初具規模。 2016全縣草果種植面積10.14萬畝,掛果面積6.5萬畝,產量2496噸,產值4492.8萬元。建設優質草果良種繁育基地10畝,年可培育優質草果種苗85萬株。建設草果高產栽培示範基130畝。

  元陽縣發展現狀

  「十一五」以來,元陽縣依託境內氣候濕潤、植被茂密、氣溫陰涼、無霜期較長和土壤要求適應等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優勢,緊緊抓住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這一核心,根據「圍繞增收調結構,突出特色闖市場,依靠科技增效益」的發展思路,發揮資源優勢,加大科技推廣工作力度,把草果種植作為重要支柱產業來抓,採取紮實有效措施,加強科技培訓工作,引導群眾運用科學的種植技術和管理方法,實施草果種植,改變農民群眾歷年來形成的種植粗放、只種不管或輕於管理的傳統思想觀念,形成了政府主導種植、農戶積極參與種植的良好工作格局,不斷做大做強草果產業。截至目前,全縣草果種植面積已達12.2萬畝。

  倆者發展存在的問題

  近年草果新種植的很少,2000年前後種植的株齡老化現象日益凸顯。伴隨著盛果期的結束,衰果期的來臨,草果產量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有的株齡達到30-40年之久,普遍的達到10-20年。多數植株表面上看枝葉繁茂,開花也甚多,但只開花不結果的現象十分嚴重。在產區我們時常可以看到一窩幾十株苗的草果,出現掛幾個果甚至一個果也不掛的情況。

  近年來全球極端天氣增多,所以草果的生長處於一個極端脆弱時期,產量的多少完全是靠天吃飯。草果既喜歡溫暖濕潤的氣候,但又怕熱、怕旱,還怕霜凍、更怕雪災,特別是花期更是極為敏感。

  草果近年來生長環境是不斷惡化的,它就像一個病人,雖然得到了治療,但其身體的恢復和免疫力的提高是一個漫長過程。草果在不斷惡化的環境下生存生長,災害是難以避免的。

  2010年的大旱,對多數區域的草果是造成了重創的;2013年的雪災雖然沒有今年嚴重,但對草果還是造成了較大影響,因而導致2014年、2015年的減產;今年1月24~25日百年不遇的大雪災,對草果的影響是空前的,確實是一場特大災難。

  對於草果後期走勢的預判,按照筆者調研的結果,各產地死掉的草果地3年之內不會有大貨,真正恢復需要五年。因此,大家的觀點是一致的,那就是今年將供不應求;明年之缺口加大;2018年缺口仍然比今年大。其價格也將逐年上升,並高位運行三年,一直到2018年之後才有望回落。以上就是筆者給您分析的草果發展現狀了。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草果相關研究報告
草果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