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果是姜科植物草果的果實,別名草果仁、草果子。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除去雜質,曬乾或低溫乾燥。主產於雲南、廣西、貴州等地。由於草果可以藥食兩用 ,市場需求量較大。下面進行草果市場現狀分析。
草果具有燥濕溫中,除痰截瘧的功效。用於寒濕內阻,脘腹脹痛,痞滿嘔吐,瘧疾寒熱等疾病的治療。草果也是一種調味香料,被人們譽為食品調味中的「五香之一」。草果主產雲南,廣西也有分布,主產地雲南省正常年產量約3500~4000噸,其中,雲南金坪縣產量最大,約占全國總產量的一半。
通過對草果市場現狀分析,草果種植三年後即可開花結果,七年後進入盛果期,連續結果20年左右,一般都可以生長几十年。由於草果受益時間長,經濟價值高,成熟期在秋收後,采果不與糧食生產爭勞力,人們常稱之為「山中搖錢樹」。特別是近幾年來,草果價格猛升富了不少人。另外從市場情況看,由於能生產草果的地區有限、價格再低也能到2元/斤,也比種包穀、水稻強,因此發展草果產業是貧困山區脫貧致富的一條好路子。
草果自2010年嚴重乾旱漲價以來,已經成為各地市場及各大網站近兩年最為關注的品種之一。草果藥食兩用,是一種香料植物的果實。餵辛性溫,具有溫中健胃、消食順氣的功能,主治心腹疼痛、噁心嘔吐、咳嗽痰多等病症,還能解酒毒、去口臭。由於草果具有特殊濃郁的辛辣香味,能除腥氣,增進食慾,是烹調佐料中的佳品,被人們譽為「開胃之王,罌粟替代品」。在我國,銷售市場較為開闊,年需求量估計萬噸左右。
通過對草果市場現狀分析,草果的重要消費區域分為三個板塊,一是西北五省區,以甘肅省蘭州為核心,每年需求量不低於3500噸;二是華東地區,以山東省滕州為核心,每年需求量不低於3000噸;三是西南地區,以廣西省玉林為核心,每年需求量不低於3500噸。僅以上三個核心區域需求量就是10000噸。再加上其它省份直接從產地調運和藥用部分,我們認為草果的年用量應該在13000噸左右比較合理。
草果沒有明顯的剛性與彈性之分。它的需求是呈穩定性增長的。理由很簡單:一是草果香味與作用獨特,已成為重要的調味香料;二是草果作為調料,其使用成本在一道菜品中占比很少,價格高低幾乎不影響使用,尤其是大飯店的招牌菜,決不會受價格高低的影響;三是人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消費能力和健康意識的增強,只要菜餚色香味具佳並且環保,價格高低並不太在意;四是草果入藥用量雖然不大,卻完全是剛性需求。
據不完全統計,在大部分的時間內,草果的供銷基本處於平衡。但在2008年~2009年,兩年時間內,國內雲南各個草果產區,國外越南,緬甸草果產量也獲得了大豐收。據初步統計,2008年我國草果總產量為15000噸,2009年我國草果總產量為12000噸,相對於我國年銷量12000噸來講,市場平衡被打破,價格下滑。以上便是草果市場現狀的所有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