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文化創意與設計服務業增加值為5,843億元,占同期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比重18.98%。常規創意導致的注意力稀缺、衡量標準低下、過度迎合的詬病,可以通過社會化創意的思考進行解決。以下對創意行業布局分析。
創意行業布局分析,近年來我國政府積極出台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各項政策,使社會力量投資文化創意產業熱情高漲,文化創意產品和服務豐富多樣,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逐年提升。創意行業分析指出,2010-2017年,我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11,052億元增長至34,722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17.77%,占GDP比重由2.75%增長至4.20%,呈現逐年穩步上升的態勢。
隨著文化創意產業規模的擴大,其深度融合性特徵逐步顯現,與旅遊業、傳統製造業、農業等逐漸形成「越界、滲透、提升、融合」的多樣路徑。以旅遊業為例,文化與旅遊有天然的聯繫,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重要載體。文化創意產業與旅遊業二者融合發展,通過舉辦文化旅遊節慶活動、打造高品質旅遊演藝產品、開發文化旅遊工藝品等,一方面以文化創意引領對旅遊資源、衍生產品等的開發,以文化的活力提升旅遊項目、旅遊產品等的內涵;另一方面也為文化創意產業提供了極為廣闊的應用空間,成為其快速發展的重要引擎。現從五大城市來分析創意行業布局。
美國是創意產業大國,但美國在文化政策制訂方面卻與世界各國有所不同,至今未設立文化部,也沒有一個正式的官方文化政策,但卻是世界上第一個進行文化立法的國家。創意行業布局分析,美國文化政策的基本原則是對內放鬆管制,對外境外擴張策略,同時對文化產業給予扶持。美國文化產業採取多方投資和多種經營的方式,鼓勵非文化部門和外來資本的投入,這是美國文化產業跨國經營的基礎。也因為這樣的投資環境才能吸引更大的投資,使流動的資本繼續集中在文化產業中得以尋覓商機。美國創意產業主要分布在加利福利亞州、紐約州、德克薩斯州、佛羅里達州等四個州。其中位於紐約州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是「 世界三大藝術殿堂」之一,擁有蘇荷(SOHO)現代文化藝術、百老匯等著名創意集聚區;洛杉磯是美國八大電影公司總部所在地,好萊塢和世界上第一個迪斯尼遊樂園都匯聚於此,佛羅里達是全球著名的濱海文化旅遊勝地。
英國於1989年提出「創意產業」構想以來,已成功為英國文化產業創造世界行銷的另類通路,這樣的策略後來備受世界各國肯定。英國從教育培訓、扶持個人創意及提倡創意生活三方面,研究如何幫助公民發展及享受創意,因此全世界在目睹英國的成就後,便相繼導入及引進所謂的文化創意產業,同時展開各項創意產業的後續發展。創意行業布局分析,英國的創意產業以廣告、建築、藝術和古玩、工藝品、設計(包括服裝設計)、影視與廣播、軟體和電腦服 務、音樂、表演藝術、出版等為主。倫敦是歐洲的第一大創意產業中心、世界第三大電影攝製中心;曼徹斯特是歐洲第二大創意產業中心,數字媒體產業頗具國際競爭力;愛丁堡是英國重要的文化旅遊城市;格拉斯哥和利物浦分別在1990年和2008年獲歐洲文化之都;伯明罕的國際會議中心吸引了全球眾多知名藝術團;謝菲爾德將工業革命時期的老城區改建成了多個創意文化產業園區。
日本文化創意產業都是針對內容產業,也是屬於典型的外向型經濟,所以都藉助其所發展的產業到世界各地舉辦活動、廣設國際文化基金會,也借展示及推銷機會,收集各地市場新資訊等,以利於後續國際文創產品的創新與發展。創意行業布局分析,日本文化廳以《21世紀文化立國方案》為文,正式確立及啟動日本文化立國戰略,至今日本仍然是世界最大的動漫製作和輸出國,在全球播放的動漫作品60%來自於日本,在歐洲更是高達80%以上。動漫產業主要集中在東京都和大阪府。其中東京都練馬區尤以動漫產業聞名,東京都的400多個動漫工作室基本都聚集於此;秋葉原地區商務文化旅遊設施齊全,是動漫愛好者的旅遊必選之地。同時日本的遊戲產業幾乎占有全世界50%以上的市場。
創意行業布局分析,以政府主導整體文化創意產業的韓國,其主要策略在電子遊戲、電視劇與電影發展,並以文化創意產業國際化戰略拓展國際市場。為了讓文化創意產業得以再造契機,韓國政府動員社會投資、官民共同融資的策略,廣設各項文化創意產業投資基金,鼓勵產業發展。韓國的文化產業園區所振興的文創業,都是市場潛力雄厚的產業,但大多採用重點式培育,因為資源和資金有限。電子遊戲、電視劇和電影是韓國主要的文化創意產品。首爾是韓國的文化創意產業中心,附近集聚了遊戲產業園區、觀光旅遊園區、影視文化園區、出版產業園區和藝術產業園區。
中國文化創意產業起步相對較晚,但資源非常豐富,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的潛力巨大,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化發展趨勢日益明顯。創意行業布局分析,在政府的積極引導下,中國文化產業已經初步形成了以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和基地為龍頭,以省市級文化產業園區和基地為骨幹,以各地特色文化產業群為支點,共同推動文化產業加快發展的格局。
創意行業布局分析,隨著以90後、00後為代表的青年新生代群體的崛起,通過類型化、標籤化對處於支配地位的主流文化進行挑戰,從而形成的亞文化圈層正在不同的領域萌芽、成長、開花,也正逐漸影響、改變著主流文化的形態與觀念。業界預測未來十年內,亞文化相關的文化概念產品及其受眾將呈現爆發式增長,文化IP將以其高辨識度,好玩有趣、個性鮮明,有態度、有觀點、有價值觀的特徵不斷脫胎於亞文化圈層,在主流文化舞台上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