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電能轉化形式和技術成熟性, 儲能電站的儲能技術主要分為4 類:機械儲能、 電磁儲能、電化學儲能、 相變儲能等。下面進行儲能設備行業特點分析。
據了解,在2018年的高速增長之後,電化學儲能市場在2019年發展較為緩慢,新增裝機規模下滑。而到了2020年,疫情影響之下的儲能產業逆勢增長。統計顯示,截至2020年6月底,中國已投運電化學儲能累計裝機規模達到1831兆瓦,同比增長53.9%。
以新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為標誌、 以再電氣化為根本路徑的新一輪能源革命已在全球範圍內開展。以風電、 光伏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占比不斷提升, 給電力系統帶來了諸如系統穩定性、 可靠性和電能質量等諸多挑戰。
儲能設備行業分析表示,儲能技術是解決這類問題的有效手段, 通過對電能的存儲和釋放可以為電網運行提供調峰、 調頻、 黑啟動、 需求響應支撐等多種服務, 其快速響應特性大幅提升了傳統電力系統的靈活性、 經濟性和安全性。
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在現代電力系統的滲透, 覆蓋了電力生產、 傳輸、 消費的全過程, 對發電側、 電網側、 用戶側均產生了巨大影響, 儲能電站在三側均具有典型的應用場景和特殊的技術經濟條件。
維持電網的穩定性和可靠性離不開備用容量的支撐。備用容量的主要作用是在電網正常運行所需的發電出力意外中斷時, 可快速提供負荷所需電能, 保證電力系統穩定運行。通過儲能等方式提供備用容量被稱作輔助服務, 一般來說, 備用容量應達到正常供電容量的15%~20%。
儲能電站用作備用容量時, 其發電設備必須處於運行狀態且可及時響應調度指令。與電網調峰不同的是, 用於備用容量的儲能電站主要是進行放電操作, 需要隨時做好響應準備, 以保證在突發功率不平衡情況下系統的頻率穩定。
鑑於儲能的多功能, 在很多應用場合可以根據需求實現儲能的複合利用。整體上可歸納為儲能分時電價收益、 網絡損耗成本減小收益、 可靠性收益、 延緩電網升級改造收益、 棄風減小收益及棄光減小收益、 減少新能源發電所需備用容量、輔助服務收益等。以上便是儲能設備行業特點分析的所有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