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棉花期現價格持續低位徘徊,棉企經營艱難非常;紡企轉型升級,滌綸、粘膠等高性價比原料更受市場親睞,下面進行滌綸行業特點分析。
自2018年底開始,滌綸短纖產量持續保持高速增長,而彼時恰逢棉花行情疲弱之際,滌綸短纖對棉花的替代性在逐漸變強。而2018年滌綸短纖全年產量為889.29萬噸,已遠超棉花產量,加之目前滌綸產業的持續高速增長,後期滌綸產量優勢將愈發凸顯。
滌綸行業分析表示,自2018年宏觀動盪局勢開啟之後,棉市屢遭重創,棉花行情一落千丈。而當前正值棉花收成、售賣之際,籽棉價格偏低,軋花廠售賣意願不強,銷售情況一般,盈利水平有限,部分棉企乃至虧損。
而滌綸短纖價格受宏觀消息面影響尚可控制。近兩年滌綸短纖利潤水平平均維持在500-800元/噸,雖說2018年6月起受PTA原料價格暴漲影響,滌綸短纖利潤大幅下降,甚至小幅虧損100-300元/噸,但當原料價格穩定之後,滌綸短纖便恢復到較為高位、合理的盈利水平,其抗風險能力較棉花而言相對較為良好。
歷史數據顯示,滌綸短纖與棉花的正常價差約為3000元/噸左右,當價差脫離正常區間時,紡織企業便在訂單許可範圍內自由分配棉滌的用量比例。近兩年來滌綸短纖與棉花之間的價差已經上升至5000-8000元/噸。
雖當前三大紡織原料產業發展程度存在差異,產業各階段演變時間長短也不一,但其消費量占比卻相對固定,粘膠短纖:滌綸短纖:棉花=1.5:3:5.5,多年來均未有太大的變化,仍以棉花占據主導。雖說近些年滌綸短纖產能增速頻創新高,產量增長明顯,但取代棉花地位仍需時日、道阻且長。
當前滌綸產業較傳統棉花產業存在較大優勢,主要體現在產量、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方面,但同時也存在較大劣勢,如市場份額依舊較小,產業固化風險較大等。但不管如何,棉花和滌綸作為紡織原料當之無愧的領頭羊,只有揚長避短,攜手共進,才能促進今後紡織行業快速健康發展。以上便是滌綸行業特點分析的所有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