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用藥行業儘管被譽為一下一個金礦,但是需求大、競爭小等各種用藥問題不斷的制約著行業的發展。以下是宇博智業小編整理的2016年兒童用藥行業市場分析。
雖然近年來兒科門診急診量保持了年均10%以上的增長,再加上藥品需求本身具備剛性特徵,兒童藥的消費需求增長旺盛,但相較於整個醫藥市場,兒童藥顯得有點黯然失色。2015年我國兒童藥市場規模為667.5億元,占醫藥市場的比重持續下降至4.7%,而這一數據在美國為8%,全球為6.6%,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兒童藥還有三百億的成長空間;從兒童人均藥品消費的角度來看,中國兒童人均藥品消費僅為265元,而美國則可達到2243元左右,中國兒童人均藥品消費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2016-2021年中國兒童用藥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分析,我國目前兒童數量約為2.26億,隨著「全面二孩」政策實施,未來十幾年每年出生人口數將介於1700-2200之間,兒童人口總數維持在2.2-2.5億間,這將直接刺激兒童藥市場需求,兒童藥市場有望突破千億元規模,有望成為「下一個金礦之一」。如果將處方藥品中的減半部分計入兒童用藥,市場規模將由2015年的1208億元上升至2021年的2182億元,年複合增長率10.4%。
然而一直以來,兒童用藥卻面臨著需求大、競爭小的問題,用藥靠掰、劑量靠猜,用藥不良反應率高,不合理用藥現象突出等問題嚴重製約了兒童藥的發展。
由於兒童自身的生理特點,造成兒童藥的開發周期較長,更多的投入、更長的周期、更高的風險,但是當產品上市時,卻面對著更低的定價、更嚴的限制,無利可圖,使得藥企對兒童用藥研發和生產失去興趣。數據顯示,在市場現有的3500多個製劑品種中,供兒童使用的僅60種,國內90%的藥品無適宜兒童的劑型,全國近6000家藥廠,僅10餘家藥廠專門生產兒童用藥,產品涵蓋兒童用藥的企業也只有30餘家。
隨著兒童藥供給不足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兒童用藥問題得到國家、社會、生產企業和消費者家長的重視。國家出台了眾多政策用以扶持兒童藥的研發和生產。
1.國務院:2011年開始國務院就開始關注兒童用藥問題。中國每10年會更新一次《中國兒童發展綱要》。在2011年國務院又進行了更新,和上一個10年相比,現在國家在兒藥上有更高的要求,將會在兒童藥發展上投入更多的經費,覆蓋各個領域,包括保健服務、健康指導、食品安全和心裡輔導等。但是政策從出台到落地也是需要過程。
2.部委聯動:2014年和兒童藥相關的6個部委,聯合發布了《保障兒童醫藥的若干意見》。其中包括加速申報審批和設立專門通道等,在價格制定上規定了更寬鬆的比價體系,在保險上也有出台了相應政策。在最新版520基藥目錄中,2012年版在2006年版的基礎上增加了多個兒童品種,其中中藥增加了8-9個。
藥監局在2013年出台政策鼓勵仿製兒童藥專用劑量的研發。衛計委著手設立專業委員會來編制基本目錄。某些省已經推出了省層面上的基本目錄,包括200多個品種。在招標採購上,婦兒藥可以和急救藥、低價藥享受同等待遇,直接掛網進行採購。在醫保覆蓋範圍上,兒童化藥增加了58個,中藥增加了45個。
3.各個地方:各個省份也在積極響應國家的政策。例如比較積極的省份有湖北、江西、廣東和湖南等。出台相關扶持兒童藥發展的政策,例如鼓勵兼併重組,給予資金支持和在報銷目錄上給予傾斜。
4.最新政策:5月18日六部委又聯合出台了政策。其中許多項都是對以前內容的細化和重申,但有一個細節值得關注,本次政策要求中醫醫院必須要設兒科,而且兒科醫院必須要設中醫科。這個政策對生產中醫藥型的兒童藥企業是一個利好政策。
4、兒童藥政策持續落地,但並不是一步到位,需要一定時間周期。
短期可能看不到政策對業績的促進作用,但是從中長期(3-5年)來看,隨著環境越來越好,對企業肯定會有促進作用。
兒童是我們的未來,需要全社會的呵護。政府要扶持生產兒童用藥的醫藥產業,醫藥企業也要適當承擔社會責任,不能說非得政府給予巨額補貼才肯研發生產兒童用藥,只要能夠有適當利潤,就可以了。醫藥企業想掙錢,還是要在成人藥品市場上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