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空武器 內容詳情
防空武器行業定義及分類
 防空武器 2016-10-21 10:06:04

  防空武器產品定義

  在現代化的戰爭中, 空中打擊已成為十分重要的戰爭手段。特別是高技術航空兵器的發展和飛彈的大量使用, 使得空中打擊不僅能摧毀坦克、裝甲車輛、炮兵陣地、掩體和工事等戰場目標, 而且還能摧毀指揮控制中心、通訊中心、機場、防空陣地等縱深的軍事目標。空中打擊不僅僅是地面進攻的前奏, 而且可為地面進攻的順利推進和最後勝利創造條件。因此, 在未來戰爭中, 能否有效地防禦空中打擊已成為國家防禦中的極為重要的一環。

  隨著空中打擊武器性能的提高和空中威脅的加劇, 防空問題仍舊令人關注, 防空武器仍是世界各國發展的重點, 並且在國家整體防禦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面對新的多樣化的空中威脅, 即便是軍事技術較為發達的歐美國家也都在積極探索研究新的防空武器。

防空武器

  防空武器產品分類

  防空武器系統一般隨空襲武器的發展而發展,現代防空的武器裝備從作戰形式上主要分為防空作戰裝備和防空信息裝備。

  1、防空作戰裝備由防空飛彈系統、彈炮結合系統、高炮和飛機組成。

  防空飛彈系統是現代防空的主要環節,隨作用距離的不同可分為遠程、中程和近程防空飛彈系統。防空飛彈系統對空中目標的殺傷能力與防空飛彈的特性、制導精度、火力強度及其它特性有關。防空飛彈系統的數量及安放位置由下列因素決定:保衛對象安全區的大小、其戰略重要性、防空飛彈系統間相互作用能力。在系統組成中可包括不同射程的防空飛彈來實現分層防禦。

  彈炮結合防空系統是將高炮和飛彈系統結合起來,既可固定安裝,也可安裝在移動式裝置上,在遠處靠飛彈射擊,近處靠高炮武器,這一系統在反擊大規模空襲時大大提高了系統的火力強度。

  自行式高炮裝置能保證在防空近區對空襲武器很高的殺傷能力,主要優點是能全天候使用、具有快速射擊能力和抗干擾能力、能在行進中對目標射擊。

  防空飛機用於遠距離攔截空襲目標,在敵方投放精確制導武器前消滅其載機,破壞空襲武器的作戰編隊,減輕地面防空系統的壓力。

  2、防空信息裝備用於對防空作戰系統進行指揮。信息裝備包括空中和空間監視設備、遠距離搜索雷達、遠程預警機、防空作戰裝備的雷達站。

  空中和空間監視設備用來不斷觀察空中和空間目標,對可能的襲擊進行預警。一般用人造地球衛星來保證空間的觀察,對空中武器載體及地面和海上襲擊武器的基地不斷進行跟蹤,這些基地包括彈道飛彈發射系統、航空飛彈基地、機場、海港、艦隊等。遠距離搜索雷達是防空系統獨立的無線電技術系統,向防空指揮中心提供必要的空中目標信息。遠程預警機裝備有強大的雷達以及信息處理和傳輸系統,它在9-11公里高飛行時,能在640公里範圍內發現、識別和跟蹤空中目標。防空作戰系統雷達向防空飛彈系統、彈炮結合系統、殲擊機指揮控制系統提供有關空中El標的信息,並在防空飛彈向目標導引時對它們進行跟蹤。

  現代戰爭中,空襲武器越來越精確化、多樣化、複雜化,它們的種類及特點主要表現如下:

  1、作為空襲武器的飛機包括戰略轟炸機、戰術攻擊機、預警機、偵察和指揮飛機、直升機等。戰略轟炸機用作突防飛機和精確制導武器的載機,飛機的作戰半徑可達6000-7000公里。戰術攻擊機用於參加戰略軍事行動和區域性作戰行動,一般攻擊擁有裝甲武器的陸軍部隊和軍事據點,其作戰半徑可達1300-1700公里。戰術飛機可以在低高度上(50--500米)飛行,機動時側向過載可達到8g,這種飛機容易突過防區。預警機主要是用來發現和識別空中、地面和海上敵方目標,對已方飛機在敵方領土上執行任務時進行指揮。直升機是一種用於各類軍事行動的進攻性戰術空襲武器,雖然其作用距離有限,但直升機具有超低空飛行以及垂直起飛和降落能力,是一種殺傷移動目標的有效武器,這些目標包括:坦克、裝甲車輛、飛彈發射裝置等。直升機還裝備有精確制導武器,如空地飛彈,因此,對直升機的防衛是陸軍防空的重要任務之一。

  2、精確制導武器在現代戰爭中是實施先發制人的和先遣性打擊的主要武器,它能準確摧毀對方防空系統,而在後續作戰行動過程中,用來殺傷特別重要的小目標,以實現精確打擊。

  精確制導武器包括如下類型的武器:1、戰術彈道飛彈及其分離彈頭;這種武器可裝有常規、化學、生物及核戰鬥部,因此,要求防空武器在離防護對象較遠的距離上將他們攔截。2、戰略及戰術巡航飛彈;這類飛彈可具有空基、海基和地基的形式,它的飛行距離長、命中精度高、突防能力強,可從高度為10-60米高度上作水平飛行,並隨地形高低變化作起伏飛行。3、反輻射飛彈、空地飛彈及從8~10公里距離上投放的滑翔飛行的航空制導炸彈。4、具有複雜彈道的反艦飛彈,其彈道有多種形式,可在離海平面5米的高度上飛行,也可是高空平飛彈道和向目標俯衝的彈道式彈道。空襲武器的上述特性給現代防空提出一系列新要求。

熱門推薦

Content not fonud



Content not found

内容未找到,麻烦您再找找

防空武器相關研究報告
防空武器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