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縫紉機行業經歷了由歐洲、美國向日本、韓國、台灣、新加坡的轉移後,我國縫紉機市場出現了令人震驚的火爆局面,2020年生產各類縫製機械1214萬台,占世界產量75%以上,以下是縫紉機行業發展前景分析。
全球年產值近千億,國內骨幹企業 市場仍有提升空間。根據縫紉機行業分析預測,全球縫前、中、後工業及家用設備(包含零部件市場)的年產值近千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大市場。作為全球紡織服裝的中心,我國的縫製機械骨幹企業仍有較大上升空間。
縫紉機行業發展前景指出,我國縫製機械出口量較大,但行業大而不強,高端產品占比小。我國縫製機械行業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規模和產量均居全球第一:年產各類設備1300萬台套,產品出口到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
2019年紡織服裝行業年度投資完成額為4781億元,同比增長5.57%,2020年行業投資完成額為2241億元,同比增長9.8%,增速大幅回升。
紡織服裝產業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併兼有一定的資本和技術密集型因素。紡織服裝產能轉移的大方向是在追逐更低的成本,而在產能轉移後,留在原生產基地的企業聚焦在附加值高的環節-設計生產高端面料、高端機械設備、提供供應鏈管理服務等。
市場受下遊行業復甦及本身行業的周期影響,本年度一掃陰霾、強勁增長。工業縫紉機市場彈性較大,在經歷2018、2019兩年分別-33.90%、-20.41%的負增長之後,截至2020年,行業整體增速高達24.37%,且根據調研,二季度增速有望超過一季度,在二季度末普遍出現強勁補庫存需求。
機械供需兩旺、產銷率大於100% 增強縫製機械回暖趨勢。縫紉機行業發展前景指出,截止到2020年12月,協會統計的行業百家整機企業縫製機械(含家用機、工業機、縫前縫後等)銷量達291萬台,產量為282萬台,產量與銷量均實現20%以上增長,產銷率超過100%。供需兩旺增強2021年縫製機械回暖趨勢。
一批骨幹企業大幅度地增加了在設計研發、質量提升、海外併購等方面的投入,並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產品系列不斷向中高端滲透,使得我國與日本、德國等強國間的差距逐步縮小,拉動我國從縫製機械生產大國向強國的轉變。
目前,我國市場以電腦機為主,但是出口中仍有相當大的比例為普通機(43%)。普通縫紉機相對於自動縫紉機而言,無法靈活實現各種複雜工藝(例如自動倒回針、自動補針、剪線等),並且使用離合器馬達,非常費電,無論使用還是不使用都會運轉,零部件更換頻繁。在海外出口當中,產品自動化/非自動化結構正在發生變化,占比較高的自動平縫、其他工業自動縫紉機(特種機等)本年度至今實現 20%以上的增速,而非自動類產品持續負增長,以上便是縫紉機行業發展前景分析所有內容了。